快报!快报! 普京正式宣布 11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2025人工智能世界之旅国际会议上宣布,俄罗斯必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全套自主技术和产品,称这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技术主权,不能继续依赖外国系统。 这话是俄罗斯在西方长期科技制裁下的必然抉择,背后藏着实打实的技术困境。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科技封锁层层加码,2022年起美国就禁止英伟达、AMD向俄供应A100、H100等AI训练专用芯片,直接导致俄罗斯多所科研机构的大模型训练项目陷入停滞。 数据显示,制裁前俄罗斯AI领域的高端芯片、核心算法框架依赖进口比例超70%,其中算力核心基本依赖外国产品,这种“卡脖子”的滋味让俄罗斯下定决心推进自主化。 俄罗斯的自主化布局早有动作,2023年就出台《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明确2030年前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的目标,2024年又成立人工智能联盟整合资源 。目前本土已涌现出多款替代产品,Yandex开发的YandexGPT支持俄语和英语,在俄语语境处理、政府公文解析等场景表现突出,性能可媲美ChatGPT-3.5。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推出的GigaChat,以及图像生成模型Kandinsky,也已在商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应用。2024年俄罗斯经济领域的AI解决方案应用量较此前增长50%,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用AI技术优化油气开采成本,提升北海航线物流安全性。 但自主化之路布满荆棘。最大的短板仍是芯片,俄罗斯本土企业虽在推进AI专用芯片研发,但目前尚无产品能比肩英伟达的高端型号,只能通过“灰色进口”获取旧款芯片,导致算力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3年。 资金投入也面临压力,2023年俄联邦预算对AI领域的拨款调整为246亿卢布(约合2.5亿美元),较最初规划大幅缩减,额外预算更是减少超九成。人才流失同样严峻,2022年后已有数万科技人才外流,其中包括不少AI领域的核心研发人员,给本土研发体系带来不小冲击。 普京的表态,本质是将AI技术主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俄罗斯没有盲目追求通用AI领域的全面赶超,而是聚焦自身优势场景——军工领域的巡飞弹目标识别、能源行业的生产优化、农业的精准种植分析等,这些场景对通用算力要求较低,却能快速发挥自主技术的实用价值。同时俄罗斯还计划通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机制开展国际合作,推动AI领域的联合研发与标准协调 。 说到底,俄罗斯的AI自主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西方的制裁倒逼其走出“依赖进口”的舒适区,虽然目前面临算力、人才等多重制约,但凭借在能源、军工等领域的场景优势和国家层面的持续投入,未必不能走出一条特色化的技术主权之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罗斯总统普京# #普京大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