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对外卖平台理性竞争提出相关要求。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这个约谈,正是对最近一段时间外卖大战打到天昏地暗,严重刹不住的重要回应。

仅4月以来,京东就先后两次宣布在外卖投入“百亿补贴”;阿里则投入600亿补贴,包括4月份饿了么推出的“饿补超百亿”,以及淘宝闪购投入的五百亿元补贴。

京东带头冲锋,5月约谈排在第一;阿里中场加码,这一轮首当其冲;美团则因为市场份额最大,两次成为陪跑。

这轮周末冲单大战,美团确实是被动卷入的一个。但不主动不意味着不能冲,美团善战但不好战。 7月5日、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分别突破1.2亿、1.5亿,两次突破历史峰值。

生猛冲单,各平台都在砸出巨资。高盛统计,行业一个月最多要消耗掉 250 亿人民币。

但,这场大战透支的代价,并不只是一道投了多少钱的简单计算题。

因为,平台、商家、消费者、骑手等等各方面力量,都已卷入其中。人在江湖,不能不卷。但,内卷到极致,就只是内耗了。

如此巨大 “沉没成本”,最终会消解到哪里?

如何形成共识,如何平衡管理,及时中止这场大战?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冲单无意义, “全都是泡沫”


外卖大战中,有个段子叫 “糖尿病都喝出来了”。

这是因为,现在人们有种错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天下能有免费的奶茶。

最早搞 0元购”的,是饿了么。去年,饿了么就曾大搞免单,只不过,免单成本太高了,最终,平台无法持续。奶茶就是其中重要品类。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这一次,被迫卷入冲单大战的美团,创下了单日是零售订单量 1.5 亿记录。 美团的 1.5 亿单包括:拼好饭3500万单,神抢手 5000万单。

当天,美团至少有 2000万单是涉及“ 0 元券”的订单。而其中有至少1000万单是不用骑手配送的自提单,省去了配送费,实付为 0 ;剩下1000 万外卖送到家的 “ 0 元券”订单,为凑够起送价,用户需要至少再买一杯才行。

即便减去这 2000 万订单,美团也有 1.3 亿订单,比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加起来还多 3000 万。

对此,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说,我是想告诉大家,以我们的体系能力,如果用对方的方式做补贴,我们想做多少单就可以做多少单。我们做了 1.5 亿,要做 1.6 亿、 2 亿都可以。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如此躬身入局,意旨在于说明, 订单数和有价值的 GTV 是两件事情。

也就是说, 尽管美团 订单最高 ,但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只是被动 防守 冲单其实没有意义 今年以来,每天的外卖总订单从 1 亿上涨到 2.5 亿,行业整体 GTV 却没有显著增长,因为大部分都是低价单。

平台烧钱,消费者短暂狂欢,套用那句熟悉的歌词是: “全都是泡沫,虽然一刹花火”。

“补贴一停,感情归零”,外卖大战时的订单冲得再高,也绝不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长远的福利,不代表商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不代表平台用户规模增长和粘性提升。

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羊毛,疼的也不止羊的肉身,竟然还有消费者的肠胃。如此外卖大战,何其疯狂。

平台烧钱冲单终有结束的时候,而短暂狂欢,则会打破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之间原本稳定的生态平衡,加剧行业内卷。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宿迁已经打成焦土了”的商家迷乱


平台补贴疯狂,商家掏钱迷乱。

这次外卖大战,有个地方商家活动表现,堪称一面镜子 ——宿迁。

这个京东老大刘强东的故乡,成为这场外卖大战打得激烈的前沿阵地。当地外卖单量规模近两个月竟然涨了 4 倍。

京东补贴宿迁,宿迁商家加大活动补贴外卖,这里面包含着复杂的民粹和乡情。

即便明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不理性,但,在宿迁,美团仍然选择跟打。

这是战术需要,美团是想通过最残酷的现实结果,来测试外卖大战应该有边界。

不得不说,如此血拼,让宿迁打成了焦土了,一度导致宿迁的快餐店没有人堂食,全吃外卖了。

因为堂食一份面 18 ,外卖 6块,显然,堂食与外卖价格如此扭曲,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堂食,外卖多出了打包和配送费,不可能价格更低。这是原本堂食的消费者,为了薅羊毛临时跑去点外卖了。这样的外卖市场繁荣和活跃,并不是市场容量的实质性扩张。

正如北京南城香的创始人说,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外卖大战使南城香单日总流水约增长 30% 35% ,但他担心产品价格下降后难恢复。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事实上,当前一些商户对这种补贴也提出了质疑。

一方面因为补贴本身不平均,导致很多 中小 商户 被动卷入,降低利润 ;另一方面,很多商户也意识到,这种内卷除了制造巨大的泡沫, 还会阻碍行业原有的发展进程

比如平台有几百亿现金,既可以补贴羊毛党,也可以补贴优质商家。哪一个是短期且容易的事,哪一个是长期且正确的事,各方其实都一目了然。但剧场里的人都站起来了,钱都用来打价格战了,正确的事做起来就慢了。

只不过,餐饮行业有太多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像奶茶之类饮品店,加盟队伍庞大,市场激烈竞争,卷到连店员都喊累了,备料都很难了,甚至连柠檬水都快没了,柠檬也跟着涨价了。不是谁想打价格战,而是你不降价有的是低价,身在局中每个人都被迫起跳。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超低价或许一时让消费者得利、商家涨单、骑手增收。但必须正视, “爆单”效应造成的是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全行业的利润减少,参战的平台企业最终也会被反噬。

尽管美团一直试图通过反营销内卷来改变这种不理性,例如一直在减少营销活动,降低商家经营成本,但外卖大战之下,不想卷,也还是只能被卷入到猛烈对攻中。

战争开启后,有的地方已经烧成一片焦土。但这是生存之战,谁都不敢轻易停下。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破除 “不持续投入,之前投入的钱就是白花”的执念


显而易见,这场外卖战争太不理性了。

从形态和结果来看,如此 “内卷式”竞争,伤害行业,带来浪费,制造泡沫。

美团作为行业龙头,在精细运营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能用完善的系统,更低的成本,到店提取的方式,带来更多的单量,地位很难被撼动动。

但, 不愿内卷的美团, 不能不打 就像 王莆中 说的, “参战是为了生存。如果在主营业务上我们不参与的话,连转 AI 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甚至试图通过公共渠道,喊话阿里和京东的决策者 ——请他们关注一下一线的真相,不要被简单的数字蒙蔽了。

博主评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认清楚外卖是一个精细且利薄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难。只不过,美团只是参战者中的一员,并不意味着就能拥有叫停战争有说服力,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

因为对阿里和京东这样的挑战者来说,他们也有其战略需求。以外卖大战为抓手,抢夺未来本地生活的 “基础设施层”,这无疑是看上去很美的愿景预期。

其实, 即时零售的市场其实远没有电商那么诱人,外卖引流电商的逻辑也未必成立。 但对阿里和京东来说,电商是旧战场,即时零售是新战场,二者能否协同,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更何况,它们账上都趴着上千亿现金储备,子弹足够。

即便电商粗放的流量逻辑和外卖不合,因为后端供给和履约不够完善,新平台要付出更多成本来打仗,但它们没有时间打磨系统能力了。时间不等人,战机转瞬即逝。

为此,它们不惜投入巨大 “沉没成本”,试图去改变眼下外卖市场格局。

更何况,开弓没有回头箭,开枪的子弹不可能拐弯。所以,对这些挑战者来说,只能如此自我激励 ——“不持续投入,之前投入的钱就是白花”。就像德州扑克,只要最后一张牌没开出来,游戏就不会结束,池子里的筹码只会越堆越满。

基于复杂利益驱动的战争,向来很难停火。诚如丘吉尔如此形容一战的爆发: “一个个可怕的假设,全都凑到一起了。”

外卖大战,同样具有战争的某些特质。只不过,这里使用的武器,就是 “资本”。 资本 ”是个中性词,本无关于道德与非道德。但,资本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外卖大战的非理性,归根结底,还是 “内卷式”竞争带来的恶果。内卷,就是眼下最大的经济运行不理性。

为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 “内卷式”恶性竞争; 近日,《求是》杂志明确了企业“内卷式”竞争的主要表现,包括依赖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同质化竞争缺乏差异化优势,以及只重宣传、不重品质等行为;《经济日报》评论也认为,在面临市场增长天花板和创新不足挑战时, 平台不应试图凭借资本补贴,人为制造远低于成本的超低价,而应将竞争重心从低价获客转向以品质与服务取胜 ……

只不过,面对中央精神和高层喊话,外卖大战还是上演了,而且在不断突破边界,把内卷推到一个更加不堪的地方。

这时候,仅靠这些平台的对话和博弈,已经很难改变战争的走向了。

当务之急,迫切需要监管出手,进一步加强 “反内卷”举措的落地。

显然,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

也正因如此,今天(18日)市场监管总局才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接下来,是时候认清这场外卖大战无效内卷和制造泡沫的真面目了。

也只有消除行业的内卷和泡沫,外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健康市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