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国元首来北京看阅兵,朝鲜领导人排在第二位,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中方日前宣布了出席9·3阅兵式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名单,总计26位,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
【中方日前宣布了出席9·3阅兵式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名单】
名单中,俄罗斯总统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朝鲜领导人的名字排在第二位,26人均应中方元首邀请出席。
朝鲜领导人出席阅兵式,可以说出乎了外界所有人的意料——在中方官宣前,朝鲜领导人出席阅兵式的消息是一点风声都没有。韩国媒体、俄罗斯媒体,以及一众西方媒体都没有拿到相关消息,甚至连在单纯的评论文章中,都不会将朝鲜领导人的出席纳入分析中。
要知道,之前外界一直关注的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会不会出席阅兵式,而不是朝鲜领导人。直到上周,这件事才算是有了定数:李在明不会来,而作为替代,韩国法律意义上的三号人物,国会议长禹元植将出席阅兵式。
甚至就在中方官宣的前一天,来华访问三天的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还在北京的韩国驻华大使馆开记者会,介绍访华情况——而从朴炳锡一行人的表态来看,他们似乎没有从中方高层这里拿到任何一点消息。
【中国外长王毅会见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
有一说一,朝鲜领导人的行程可能真的是临时定下来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韩国媒体,甚至朴炳锡本人,都完全没有嗅到风声。中方的保密能力本来就很强,加上朝鲜方面本身对领导人外访的消息管控也极其严格,这就使得这件事几乎不可能提前泄露。
7月初的时候,一些韩媒曾报道称,中方曾通过多个渠道询问李在明是否会参加阅兵式。或许是在得到李在明不会出席的消息后,才着手考虑邀请朝鲜领导人。
毕竟考虑到现在的半岛关系,尤其是平壤方面的态度,朝韩领导人重启会晤的时机尚不成熟。
言归正传。对于朝鲜领导人来说,此次亲自出席在北京举行的9·3阅兵式,无疑是一次对外展示自己外交突破口的绝佳机会。
【朝鲜领导人出席阅兵式,可以说出乎了外界所有人的意料】
过去几年,朝鲜虽然一直对内强调“自力更生”,但说到底,平壤是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的。朝鲜领导人此番亲自现身北京,等于在告诉全世界:平壤并不孤立,它依然能坐在中俄这样的大国身边,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享受优待。
自己的名字能排在普京之后的第二位,说明中方给足了面子。按理说,这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起来,排名次序并不是随意决定的(并非简单的首字母排序)。
普京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因为中俄关系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金正恩紧随其后,位置甚至在一些传统的“战略伙伴”之前,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里,中朝关系的特殊性被再一次凸显出来。
去年6月俄朝签署军事同盟协议后,就有不少分析认为,中朝关系可能会因此受到一些“微妙的影响”。而这次邀请俄朝领导人一同前往北京看阅兵,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质疑声音的最好回应:
【中方这次邀请俄朝领导人一同前往北京看阅兵】
中国对俄朝两国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东北亚的地区局势,仍在中方的掌控之下。
最近在与李在明会面时,特朗普就念叨“希望与朝鲜领导人尽快见面”——但他不要忘了,2018年6月美朝峰会开始前,朝鲜领导人曾两次访问中国;而在峰会结束后的第二周,他又来了一次中国。
另外,中方或许也在借此向韩国释放一种间接的信号。李在明没来,而朝鲜领导人来了,这个反差本身就足够耐人寻味。
韩国当前在处理中美之间关系时,还在左右摇摆,想要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又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中方的安排,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提醒李在明政府:机会不是无限的,如果你们在关键场合缺席,那位置就会被别人填补。
【韩国当前在处理中美之间关系时,还在左右摇摆】
诚然,韩国国内现在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李在明需要平衡美方的压力和中方的反应,他最终没来,某种程度上是想避免外界过度解读。但问题是,他的空缺被朝鲜领导人填上,这就很尴尬了。
当然,中方此举也展示了一种“反制围堵”的气势。西方国家基本不会派出高层参加,但中方的朋友圈里,依然有一大批来自非西方国家的领导人。
对于外部的观众来说,这就是一种“联盟”的隐性呈现。虽然不是类似于北约的传统军事联盟,但至少是政治上的有力呼应。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阅兵式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多边外交互动。
这不仅是朝鲜领导人时隔6年首次访华,也是他自上台执政以来,首次出席超过三边的多边外交场合——对他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