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太祖。他自己一生不但文韬武略、功不可没,同时,他膝下儿子众多,拥有十多个儿子。都说虎父无犬子,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第十二子阿济格。

阿济格明万历三十三年出生于建州左卫的赫图阿拉城,他的母亲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济格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进而与明朝争存辽东之际,自幼以驰马射猎为乐事的阿济格,十几岁即参加实战,成为汗父下一名战将。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进兵辽沈与明军作战,阿济格随侍汗父左右,为其传布军令,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机智、勇敢。

阿济格因功受封贝勒,专注一旗,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是年,努尔哈赤病近,皇太极继位。他亦与众贝勒对天发哲一定要“一心为国,不怀偏邪,恪尽忠诚”。天聪元年正月,皇太极与明朝议和之机,派阿敏、岳托、阿济格等八大臣率重兵进攻与明朝结好的朝鲜,并袭击驻于皮岛的明将毛文龙。后金军夜複朝鲜义州,乘势连克五座城池,攻占了平壤,追使朝鲜国王李倧屈服求和。按皇太极的意图,此时应允和退兵。但领兵主帅阿敏心怀异志,打算留居朝鲜,主张深入内地。阿济格积极支持岳托“朝廷重兵不可久留于外”的主张,力谏阿敏,使之同意遺使议和,与朝鮮签订《江都和约》,实现了此次出兵的目的后如期而归。

另外,在大军袭击义州之际,阿济格等还分兵攻打毛文龙部所驻的铁山,迫使他们入海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其对后金的军事袭扰。阿济格因此而获得骁勇敢战的赞誉,其忠笃侍上尤为皇太极称道。 后来,在朝战事结束后,皇太极在还军途中命贝子硕托往攻皮岛明军,但久攻不克,几次增兵往助均未奏效。于是特调阿济格率军一千接替硕托指挥攻岛。阿济格到达前线后,侦明皮岛周围地形,认为对其不可强攻,只能偷取。于是先派固山额真萨程什喀等领兵乘小船潜渡过海,攻皮岛西北隅又派阿礼哈率兵乘巨舰从正面进攻,同时令固山额真石廷柱、户部承政马福塔从北隅而上,五万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攻克皮岛。斩明守将沈世奎及明兵万余,获大船七十艘、炮十位、人口三千有余,金银、衣物、马匹、宝器无算。皇太极大悦,称赞阿济格“仰体朕心”颇有功劳。

凯旋之日,皇太极令多尔衮率诸大臣迎于浑河岸,又于崇政殿举行接见仪式,宣旨表功。总之,阿济格作战经验丰富,又为摄政王胞兄,因此颇受重用。 然而,阿济格不是一个完人,也有自己的弱点,16个字可以概括:识庸虑短,缺乏远见,自恃功高,十分骄横。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患病不悦,率阿济格等人往边外行围打猎散心,于途中病故。阿济格认为时机已到,欲继为摄政,派人风驰电製赶往北京,密召其子劳亲率兵速来相助,又召吴拜、苏拜等正白放大臣叙话,故意问他们:“劳亲是我等阿哥,什么时候能到此。”两白旅大臣心存疑惧,私下相议,猜其所意定是“让我们依附于他,既得我型,必思存政”。于是增兵固守,不复其召。阿济格大怒:“两旗之人戈戟森列,尔主在后何为?可速来一战而死。”为提高自己父子的地位,阿济格对济尔哈朗说:“摄政王曾说过抚养多尔博(多之子)甚悔,所以要取劳亲入正白旗。”又说两白旗大臣都称劳亲之贤,为其子统领正白旗制造奥伦。

后来他又对端庄亲王博洛说“原令尔等三人理事,今天你们为何不议一摄政之人?”暗示推举自己为摄政王。两旗大臣等为防止阿济格香并,决定“依皇上为生”,于是向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欲谋乱夺政言行,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多尔衮灵柩还京行至石门,劳亲率四百兵役赶到,阿济格在后面看到,立即令部下重新张举旗素与之合军,在丧车前并队而行,气势汹汹。 顺治帝于德胜门迎丧,阿济格身带佩刀以见,丧车停下后,劳亲居右坐,阿济格居左坐, 举动甚为乱,者王恐其“又将生事变”,拨兵监视于途,直至入京。

多尔衮摄政期间擅权过甚,排除异己,朝中大臣多有不平,在他死后其生前亲信开始受惩治,阿济格的鲁莽不智正好授人以柄。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定阿济格谋乱之罪。将其削爵幽禁,只给妇人三百供其役使。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跟随阿济格兵变的前锋统领席特库等人尽被诛杀。 阿济格贵为亲王落成为阶下囚,心中愤恨,他暗地藏大刀四口,用三百妇人暗掘地道,与其子及心腹合谋越狱,被人发现幽于別室阿济格再次遭处罚;裁其役使,其子也被散给诸王为奴。但阿济格仍不知避祸,又于幽所内闹事,拆掉厢房堆集衣物放火,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不可再留,奏明福临,帝命其自尽。驰疆场,以英勇著称的开国功臣竟系死于纤纤数尺白中,带着未第之志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但对阿济格仍认为是“秉心不纯,黜爵实昝由自取”,只将其子孙复入黄带子列入宗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