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鸡蛋又上热搜了。

7月21日,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作为近期环大陆上映的耽改剧《逆爱》制作方北京锋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柴鸡蛋(原名:朱文娇)新增一则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约3699.9万余元。

自该剧开播以来,流量与争议接踵而来。一方面,开播不久,主演田栩宁、梓渝跃升为内娱顶流之列。另一方面,这部剧曾突发暂播,担任该剧制作方之一、编剧的柴鸡蛋火速回应,称是剪辑技术原因。

回过头来看,两个男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到底有什么魔力,迸发出这么大的商业价值。

上至创作者、下至消费者,或许都明白一个赤裸裸的现实,耽改兄弟情的不可说,远不及耽美爱情香。这种“香”法,不仅仅关乎于目标受众的体验感,也关乎于创作者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腐女市场。

其实,耽改剧的商业价值,早就被验证过。以2019年的现象级爆款耽改剧《陈情令》为例,从打开超前点播、付费超前结局再到付费数字专辑、周边、见面会、演唱会、网大电影、衍生综艺等深度开发,不仅一个夏天实现快速吸金超80亿,还一夕之间托举出两位顶流王一博、肖战,成功打破耽美这一小众圈层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壁垒。

但随着影响力扩大的同时,相关的监管也随之而来。而且,注定尺度越大,越难上台面。

比如2017年,在光线传媒护航、柴鸡蛋编剧、杨龙(代表作:《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雁回时》)执导,由龚俊与徐峰主演的耽改《盛势》(原著:《势不可挡》)原定当年4月上档腾讯视频,却最终因不可抗力原因下架。

也因此,柴鸡蛋名下“北京锋芒文化有限公司”(锋芒文化)因未返款腾讯视频预先支付的1500万购买款项,成为被执行方;而无力偿还的后果,也正是上文提到的柴鸡蛋被恢复执行的“利滚利”3699.9万余元。

当明面生意走不通,灰色地带反倒是一片“生财之道”。

2015年,作为《逆袭之爱上情敌》投资方的柴鸡蛋曾透露,腾讯视频专门为该剧成立了六人审查小组,“吻戏和床戏能删就删,能够播出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吻戏彩排、亲密戏指导等日常却通过演员日常小视频的形式在网上线发布,以辅助剧集本身传播、吸引看客。

不过,耽改剧最大卖点的部分,则被柴鸡蛋通过海外上架渠道、彼时相对宽松的出版渠道,以擦边的形式得以二次创收。

比如被删减的正片、花絮或更大尺度的亲密戏,包含在售卖定价为138元(预售结束后为238元/套)的DVD与写真组合套餐,在京东创下半小时内破百万、销售额整体突破160万元。

不仅如此,柴鸡蛋还为《逆袭之爱上情敌》举办了首映礼,门票在380元至520元不等,仅上架3秒售罄;借由线上、线下打通,柴鸡蛋也得以打开品牌商业变现,而彼时140万投资的《逆袭之爱上情敌》也被曝在平台分账、上海见面会等项目未公开披露的情况下,仅靠贩卖DVD与写真、北京首映礼的收入便达到425万以上、净利润超过285万的可观回报。

来到《上瘾》时期,由于在国内被下架,海外发行也成为另一条盈利路径。

基于此,2016年,柴鸡蛋名下锋芒文化还获得了光线传媒的天使轮融资500万元,占股39%。

可以说,在远离主流视频平台后,通过二创路径、衍生品经济、线上线下联动、海内外灰色创收并行的“擦边经济”组合拳,也成为了一条耽美文学影视化的成熟产业链。柴鸡蛋本人也被网友调侃,“苟全性命于乱世,躬耕于河北,这也产粮,那也产粮。”

客观来说,耽美影视作品在亚洲市场尤其是泰国、日本的”厮杀“抢滩,已形成了愈加清晰的类型化,这也影响着批量制造”兄弟情“的中式耽改,难以真正落地海外。

以泰腐为例,其相对成熟、面向年轻受众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更加青春化、偶像化。不仅剧内放得开,演员之间不仅并不避讳CP麦麸、亲密,更是参考日韩偶像打造“腐”男团,通过发行单曲、演出、N搭剧集等发挥最大经济价值。

相比之下,作为耽美起源之地的日本,将这一文化归类于次文化、受众面广泛,且被看作是日剧的一大类型特色,往往充斥着较为深度、创意的探讨点,而非单纯麦麸,对于演员的演技挑战略有难度。也正因此,日腐的演技、剧情也相对略胜一筹。

不过,在千禧年初期曾推出《霜花店》《王的男人》等现象级男同性之爱作品的韩国,与同样曾有《蓝宇》《东宫西宫》等同性佳作的中国类似,二者均曾起步探索,但在千禧年都尚未形成稳健的商业化。换言之,虽然彼时两地不乏佳作、爆款,但仍未在大众市场有一隅之地。

本质上,这两个市场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建立下的主流社会价值观、感情观影响,不仅性平权意识尚未抬头,市场也尚未认可该类型作品,不乏票房扑街,仅仅是文艺电影中的小众题材。

但不同的是,之于韩国市场而言,受粉丝经济为主的偶像文化带飞CP经济、小成本高品质网剧发展、韩漫火热等因素影响,韩腐如今也在题材、内容走向愈加大胆、多样化。最为明显的,便是韩腐多为BL漫画改编、主演多为K-Pop偶像成员,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演员美型、成本较低、天然热度的制作特色。

因此,日韩泰正儿八经的耽美作品,如成功出线的《语义错误》《大叔的爱》等,凭借更为无禁忌的剧情、CP在线的售后体验等优势在内地红极一时,并瓜分海量腐女为之付费。

相比之下,中式耽改的“兄弟情”竞争优势和播完就拆CP的做法,也难以更深入挖掘腐女经济。

而在大陆耽改式微之时,港台耽美剧则搭上了高速列车,甚至力图将这一类型系统化、产业化,只是依赖翻拍、审美差异所造就的分界线,尝试并不成功。像是香港ViuTV出品的翻拍日剧《大叔的爱》的同名BL作品,便在内地腐女市场因演技差、演员长相问题受到群嘲。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灰色地带游离偷生的耽改制作团队,不乏将内地制作经验、IP输出至港台地区、泰国等市场,以辅助产出对标中国内地目标受众审美的“定制向”耽美作品。比如腾讯视频海外平台WeTV在台湾地区推出的《永远的第一名》便是如此,主演林子闳、杨宇腾也成功打开在内地演艺市场的知名度。

有意思的是,在短视频逐渐占据娱乐消费的现状下,内地耽改也通过网红赛道破圈的路子走向下沉。不乏出现网红博主主导下、伪影视剧风格的暧昧擦边短片或是二创形式的拉郎剪辑等作品出现大众爆款,甚至催生出MCN批量制造男同情侣博主、主播的商业链。

这也不禁令人想起,凭借《上瘾》一炮而红的黄景瑜曾在接受杂志专访时如此形容这部“来时路”作品:“这部戏给我的感觉是,被封杀的感觉”。

本质上,于内地市场而言,无论是正宗的中式耽美,还是兄弟情后的中式耽改,出口转内销之前,也仍旧还是需要能够真正立足原有“出生地”才行。

毕竟眼下,耽改也在因时代的变化,逐渐被剥下一层又一层滤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