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这四个字说起来轻飘飘,可真正面对时,谁不是手足无措?特别是当家里的老人病重,医生委婉地说"尽人事听天命"时,那种慌乱和无助,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这份手册来自于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经历,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经验。希望能给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这个阶段的家庭一些帮助和慰藉。
一、疼痛这个问题,其实有办法解决
疼痛是临终病人最怕的事儿。很多家属心疼老人,总觉得止痛药"是药三分毒",能拖就拖。这想法可就错了。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让人舒服比啥都重要。
用药别等疼起来。这点特别关键。就像定闹钟一样,该吃药就吃药,别等老人疼得受不了才想起来。医生开的止痛片,一天三次,雷打不动。床头再备点即释的,万一突然疼得厉害,赶紧救急。
除了吃药,还有些土办法挺管用:
- 热毛巾敷敷疼的地方,温度别太烫,暖乎乎就行
- 轻轻揉揉,动作要轻,像哄小孩似的
- 放点老人爱听的戏曲音乐,转移注意力
有个邻居大妈跟我说过,她老伴儿最后那阵子,每次疼得厉害,她就给他唱年轻时谈恋爱时唱的歌。虽然跑调得厉害,但老头子听着听着就不那么疼了。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二、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这几招挺有用
肺部有问题的病人,最怕的就是憋气。医院里有氧气,在家就得想别的办法。
- 床头一定要垫高,30度左右最合适。家里没有那种专业床,就用枕头被子垫着,搭个斜坡。别小看这个角度,能缓解不少。
- 通风很重要,但不能对着人吹。窗户开个小缝,让空气流动起来。有条件的话,弄个小风扇,对着墙吹,让空气循环。
- 清理呼吸道也是个技术活。老人如果嗓子里有痰音,轻轻拍拍后背,动作要轻柔。实在不行,就让他侧着身子,重力能帮点忙。
记住,这时候千万别慌。你越紧张,老人越难受。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没事儿,我在呢",这比什么都管用。
三、吃饭这事儿,别较劲
到了生命最后阶段,老人不爱吃东西是正常的。很多子女接受不了,觉得不吃不喝怎么行?其实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强迫进食反而增加痛苦。
改变思路很重要。既然不能吃大鱼大肉,那就准备点老人爱吃的小东西:
- 一勺冰激凌,凉凉甜甜的
- 几口新鲜果汁,润润嗓子
- 用棉签蘸点蜂蜜,让他舔舔
有时候一天就吃这么点儿,家属看着心疼,但这就够了。人到了这个时候,身体需要的营养跟平时不一样,别用平常的标准去要求。
四、心里话比什么药都管用
身体上的照护重要,心理上的陪伴更重要。很多老人临终前最放不下的,不是身体的痛苦,而是心里的牵挂。
多听老人讲过去的事儿。别嫌他唠叨,这些故事对他来说珍贵得很。问问他年轻时最得意的事,最后悔的事,想对家人说的话。这不光是在陪他回忆,也是在帮他整理人生。
该说的话趁早说。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感情,总觉得说"我爱你"太肉麻。但这个时候,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都别在意了。感谢的话、道歉的话、表达爱意的话,还有告别的话,都要说出来。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爷子临终前一直不安,后来才知道他放心不下智力有问题的小儿子。全家人轮流跟他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弟弟,老人这才安心离去。
完成小心愿特别重要。想吃口家乡菜、想见见孙子,孙女、想摸摸院子里的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这不是迷信,是人情。
五、环境布置:家的感觉最重要
医院太冷,家里要温暖。重新布置一下老人的房间,让他感受到家的温度。
灯光别太亮,暖黄色的台灯最合适。白炽灯太刺眼,会让人不舒服。晚上留个小夜灯,方便照护。
放些老人熟悉的东西:老照片、爱听的收音机、信佛的放个佛珠,信主的摆个十字架。这些物件儿虽然不起眼,但能给人心理安慰。
香味也很重要,但别太浓。滴一两滴薰衣草精油在枕边,淡淡的香味能让人放松。千万别用那种浓烈的香水味,会刺激呼吸道。
有个细节特别暖心:在床边放盆绿植。不用什么名贵花卉,就是普通的绿萝、吊兰都行。看着有生机的东西,心情会好很多。
六、家属照护:别把自己累趴下
照顾临终病人是个体力活,更是个心理活。一个人硬撑着,迟早撑不住。
轮班制很有必要。兄弟姐妹商量好,白天谁负责,晚上谁值班。每个人每天至少要有两小时完全休息的时间,去洗澡、散步,或者就是躺着发呆。
情绪宣泄别憋着。想哭就哭,想骂就骂(当然别当着病人面)。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跟朋友倾诉。
准备工作要做好。该说的话提前想好,免得到时候悲伤过度说不出来。需要的药品、用品提前备齐。联系殡葬服务公司,做好奠礼预算和方案。
记住一点: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别人。你累垮了,谁来陪老人走最后一程?
七、最后时刻:安静而有尊严
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不要慌乱。持续的陪伴最重要。握着老人的手,轻声说话。告诉他家人都在身边,让他安心。即使他已经昏迷,听觉往往是最后消失的感觉,你的声音他能听到。
避免在床边讨论现实问题。什么医疗费、后事安排、财产分配,这些话题别在病床前说。老人需要的是平静,不是纷扰。
准备后事要提前考虑。老人的衣服(不一定非要寿衣,平时爱穿的干净衣服就行)、联系殡葬服务公司、准备好老人身份证、户口本、墓园证等。亲友通知的名单,这些都要心里有数。
人走了以后,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整理仪容。这不只是在料理后事,也是最后一次表达爱和尊重。
一些实用的小贴士
翻身防褥疮:每两小时翻一次身,骨头突出的地方垫软枕。动作要轻,两个人配合最好。
口腔护理:用棉签蘸淡盐水轻擦口腔,嘴唇干了涂点凡士林。这个很重要,能减少不适。
保持室温:18-20度最合适,太热太冷都不好。
记录用药时间:什么时候吃了什么药,记个流水账,方便调整。
准备应急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常用药品、联系方式清单,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写在最后的话
生命的最后一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作为家属,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段路走得平静一些,温暖一些。不要指望自己做得完美无缺,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手忙脚乱而自责。爱,从来不需要完美的技巧。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一次陪伴,这些朴素的表达,往往比什么都珍贵。
特蕾莎修女说过:"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只能以伟大的爱做小事。"当医学已经无能为力时,人情和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