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除了名字不贴切了些,别的方面还都挺好。
“凡人”,到底还是自谦了些。过分的自谦就是自负了。
剧中几个人,不说是人中龙凤,至少也是马中赤兔。
六个人三对关系。
中年夫妻,北京有房有保姆,开着五十万的车,手里本来还有着千万的期权。
新婚夫妻,丈夫名校毕业、北京户口、工作在编、职位稳定,妻子投行工作,深得领导赏识,老板随手就拿出四十万让她去给母亲看病,借条都撕了。
未婚夫妻,男孩的几个关键词,清北本硕,中关村买房,一百六十平。什么实力我不说。
全剧唯一和“凡人”沾点边的,大概就是男孩的对象,章若楠扮演的李晓悦了。一个平凡的白领小姑娘。
不过也或许,剧名的本义是取自李宗盛的《凡人歌》歌词。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这倒是不假。
剧中的人物,的确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为工作,更为家里那点事。
追剧过程中,无数次让我想到黄健中1991年执导的电影《过年》。
和这部片子一样,《凡人歌》几乎把中国式家庭关系里那些有的没的,拍尽了。
故事里三对彼此联系的家庭,对应了几乎所有的亲戚关系。
沈琳和那伟是婚后二娃的中年夫妻。
沈琳的弟弟沈磊和谢美蓝是新婚夫妻。
那伟的弟弟那隽和李晓悦是未婚夫妻。
关系上,夫妻、婆媳、翁婿、兄弟、姐弟、妯娌、叔嫂、小舅子和姐夫······
年龄段上,未婚、新婚、结婚多年。
能把这么多元素全都攒一块,热闹,太热闹了。比过年都热闹。
编剧有无数种方式,让其中任意一对关系产生细小的矛盾,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人物网都“热闹”起来。
不夸张地说,《凡人歌》几乎就是一部有着无限可能的剧。
如果编剧大胆一点,把各种狗血的、典型的矛盾冲突一股脑全用上,《凡人歌》的收视率一定比现在好上几档。
毕竟,剧中人物结构的底子实在太好了。真要铆足劲拍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谁拍得过它啊。
这也是我对剧集抱有好感的原因之一。懂得克制。不乱来。没有把观众当傻子。
目前更新的几集里,王骁扮演的那伟是故事核心。
本来人生得意,老婆恩爱、儿女双全,刚换新车。公司高管、千万期权在手。
突然。老板出家了。融资泡汤,公司一把手易主变成老板的妻子,原本价值千万的期权成了镜花水月。
不仅如此,此前老板给他埋得坑还蹦跶了出来,他成了欠债公司的法人。整整八十万。
按理说这事和警察说清就行。可惜那家公司是原老板给小三开的,让新老板知道了,便工作不保。
一方面,那伟的生活环境的确优渥,哪哪都让人艳羡。
但另一方面,他的遭遇又是那样真实可感,全款五十万刚买了新车,又被这糟心事闹得掏出去八十万。瞬间将一个存款逾百万的中产家庭打回原形。
与此同时,面临着房贷、保姆、妻子的社保公积金、儿子的开销、女儿的课外班、养车·······妻子抡圆了算了半天,每个月净支出要三万一。
这是外因的焦虑。是客观看得见的。
那伟更大的焦虑,在其自身。剧集的刻画,不可谓不精妙。
那伟在公司是副总,但其实他身上并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弟弟、还是妻子,都提过这茬。
那他凭什么当副总?因为他会做人。能当上副总,全靠和原老板关系好。
一场酒桌戏,一场卖惨戏,将那伟为何能当“副总”的优秀一面尽皆展现。
酒桌上,那伟看着对方老总,是这么说的。
“许总可能是不记得啊。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和您在一个桌子上喝酒。大约是在冬季。那个时候我还没做营销,可是那个阶段呢,我个人呢比较迷茫。因为我没有找到,在这个公司的准确定位。我不敢去问大哥(老板),因为我怕大哥呢觉着我太矫情。这干着干着,就越干越没意思,确实想过,要不然我就回老家了。北京这些我就不要了。
跟您吃那顿饭,就是那顿饭,救了我。因为您在那顿饭上,给我讲了您在创业的初期,做过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啊。您那时候有一个板车,夏天,将近四十度的高温。骑着板车,二十多公里。骑到城里头,找了一个天桥,卖货。旁边是一个卖冰棍的小摊,没带水渴了,舍不得买冰棍。就站那儿眼巴巴看着,忍着,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生生地攒出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完了还要补一句。
“我今天这些表达我在别的这个场面上,我不爱说这些,因为你让人觉着假。我是想把我内心的话就这么告诉您,很直接了,我也是真诚的。”
结果怎么样?
“别老您您的了,兄弟,叫哥!”
这戴高帽的水平,就好好学吧。
另外那场卖惨戏,是他以为自己要被辞退了。面对新老板,原老板的妻子。
“我来这公司整整十五年了,那时候来的时候也年轻,单身,一直是您和大哥照顾我,都记得。有一回过年嘛,大家都加班,然后您和大哥,就叫我去家里头吃年夜饭,我记得那天,是嫂子您亲手包的饺子,三鲜的,猪肉白菜的,那个味道我到今天都记得。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我当时就觉着,我在北京这也有个家了,您和大哥就是我家里人。虽然后来我成家了,但是公司始终都是我心里的那个家。没变过。就是我想如果有一天,这个家不需要我了,能不能让我体面点自己走。”
这一番话一说,直往人心窝子里戳,谁还忍心?
无论是许总的“板车、冰棍”还是嫂子的“三鲜、猪肉白菜”。都是那伟展示真诚的必杀技。
这就是他在原领导带领下的绝活。依托于平台。
可如果换个地方,换一批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他,该怎么去应聘?
“我拍马屁拍得深藏不漏。”
包括他每天请下属们吃下午茶,所谓的“人缘好”,也会被弟弟揶揄说是因为哥哥没有真本事。
之后那伟必然会栽个大跟斗,我们等着看。总之《凡人歌》刻画的那伟一角,相当成功。
再来说新婚夫妻那对。
这两人同样看点十足。
戏剧冲突的产生,在于妻子母亲的去世。
两人是校园恋爱,感情很好。但自从妻子母亲去世后,两人的关系就一直貌合神离。
根本原因是,丈夫在妻子母亲患癌时,没有尽全力去帮助。直接导致母亲去世后,妻子心里一直有个结。
丈夫原本可以去求求处长,托托关系,转医院,为癌症晚期的丈母娘多谋条生路。
但他读书人的性子,不愿意“走后门”,在他看来,已经癌症晚期了,还能怎么样呢。
虽然他也同意,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为岳母治病,但最终还是因为不够尽全力,让这一档子事,成为妻子心里永远的痛。
经典命题。
夫妻双方,有一方的父母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另一方是否会同意赌上家里的一切甚至借钱倾家荡产,去赌一个不明确的未来。
这题其实挺无解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与人性善恶无关,这就是人生的永恒痛苦之一,抉择。
这一对夫妻之后大概率会走向离婚。毕竟口子一开,离结束就不远了。
至于未婚夫妻那一对,男孩奉行内卷,女孩及时行乐,处世观相差蛮大,两人的感情应该也会出现大的坎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人登山旅游那场戏。
男孩目的性很强,时刻在催促赶路,他认为今天出来说好了就是要登到最高处看流星。
女孩则觉得,出来玩就是散散心,路上也有好风景,没必要那么赶。
现实中,为此而吵架的情侣比比皆是。 也算是剧集观察入微的一个侧面体现。
总的来说,三对爱人,每一对都刻画精准,且话题性十足。
数据统计,中国中产家庭有3220万,与总家庭数相比,占比大概在6.5%。
也就是说,《凡人歌》中所展现的生活方式与主角们所面临的焦虑,注定大部分观众无法感同身受。
这是剧集一个不小的争议所在。
但总得来说,虽然物质不在一个层面,但人所面临的糟心与焦虑不外乎还是那些事,整体而言《凡人歌》呈现得还算到位。
最后再多夸一嘴殷桃的演技问题。臻入化境了。
提一场戏。她要给弟弟借二十万,帮弟弟的丈母娘买墓地。
这事妻子不占理,她心里知道,但她又很想帮弟弟。丈夫的意思是你都决定了就不用问我意见了。
妻子回道,“你什么态度啊你,什么意思,我亲弟弟,不帮啊。”“那我借他了啊。”
单看台词瞧不出好。 殷桃在表演这段的时候,那种尴尬、扭捏、试探、故作埋怨的劲儿,拿捏得太好太棒太牛。
这股细腻的劲儿,是在如今太多悬浮的国产都市剧里看不到的。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