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总是会容易对别人怀有期待的想法,比如困境中希望有个人能来拯救自己,带自己走出困境;比如婚姻中希望另一半能帮扶自己,给自己幸福;比如家庭中希望子女能成龙成凤,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期待背后就是欲望,欲望没有满足便成了执念,最后伤人伤己。

《道德经》: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外界有太多期待

淡泊宁静,独守本心

《道德经》第二十章有段话:“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人群熙熙攘攘,追名逐利热闹不已,真正有智慧的人则不依赖外界的认可,而像婴儿般纯净自足,淡泊宁静坚守大道,看是无所归,最终能回归生命的大道本源。


现在的社会攀比现象愈发严重,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无时无刻不在宣扬世界上各类人的幸福生活,看多了便心生期望。期待自己的孩子像别人的孩子那样成绩好又听话,期待自己的爱人像别人那样百般宠爱,期待自己的父母像别人那般鼎力相助。

《道德经》: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外界有太多期待



记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里明兰说过一段话:“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便起,这日子就难过了。”


越是减少对外界的期待,才越能守住内心的安宁。就像剧中明兰的祖母说的:“人这一辈子的路,是你自己怎么来就怎么去。”再亲的人,也只是陪你走过人生的一段路程。照顾好自己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的。别期待别人来爱你,要记得学会自己爱自己。

《道德经》: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外界有太多期待

放下执念,顺其自然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生真正的自由,不是不断索取,而是不断放下。当你开始减少对外物的依赖、对他人的指望,最终便能回归到自然无为的自在状态,顺其自然实现无所不为的和谐。


曾看过一个禅宗公案,有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如何用功?”禅师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僧人很疑惑:“普通人都是这样,他们和和尚的用功有不同?”禅师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我们总是吃饭时想工作,工作时想娱乐,睡前还在想过去将来。心不在当下,攀缘外境,自生烦恼。多思无益,唯独伤身。其实哪有那么多应该必须发生的事,不过都是执念罢了。


能做到“饥来吃饭,困来眠”的人,才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自在。活在当下,过往不恋,未来不惧,顺其自然。

《道德经》: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外界有太多期待

写在最后:

不向外求,方得自由。就像《道德经》的那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生若是一直依赖他人或外物,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只有当你不寄望于外界的拯救,自知自立自胜自强,彻底放下了内心的执念,才能实现真正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