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南亚国家——孟加拉国,突然间成了新闻头条的焦点。想不到吧,就这么个地方爆发了一场可怕的“颜色革命”,甚至有可能成为南亚版的“阿拉伯之春”。这一切的骚动源于啥?竟然是大学生们反对公务员配额制度!你没听错,就是这事儿!
事情的发展简直像电影情节一样,先是大学生和平抗议,后来反对派大学生说自己被执政派支持者攻击,形势立刻失控,抗议变成了暴乱。结果呢?超过105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大量汽车和商铺被烧毁。局势这么糟糕,孟加拉国只好进入宵禁状态,甚至动用了军队来维持秩序。
孟加拉国的配额制度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1971年来独立之初,第一任总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就为捆绑和酬庸军方,设立了公务员配额制度。这个制度让军方及其亲属拿走了高达30%的公务员名额。时间一长,忍无可忍的民众终于爆发了。
可别以为这事儿只是内部矛盾。现任总理哈西娜刚从中国访问回来,这抗议活动就升级了。这可不只是巧合!前不久吉尔吉斯斯坦刚和中国签了铁路协定,就差点爆发武装夺权事件。很明显,有“域外势力”在背后搅局。
再来看,美国早在去年底通过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那边就放话了:要是明年的议会选举结果不合美国的心意,西方会在孟加拉国制造类似“阿拉伯之春”的事件。这话一点都不虚,吉尔吉斯斯坦能挫败武装夺权事件,靠的就是俄罗斯的情报支持。而孟加拉国呢,不听劝,悲剧就这么来了。
哈西娜被称为“南亚默克尔”,她虽然与印度关系亲近,但也一直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合作。这种双重夹击的外交策略,惹怒了美国。所以哈西娜第四次连任总理之后,这骚乱也就紧接着发生了。别以为是巧合,进入7月后,美国直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煽动年轻人,要求哈西娜下台。
那么,美国盯上孟加拉国图啥?有分析称,这是为了敲打印度莫迪政府和牵制中国。莫迪坚持“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不跟随美西方制裁俄罗斯,也不愿成为美遏华战略的桥头堡。再加上南亚与中国西南边境紧邻,美国试图通过制造混乱,来分散中国的精力。
经历了血腥暴力冲突后,孟加拉国最高法院做出了妥协,将给“开国功臣”后代的公务员岗位配额大幅缩减至5%,而93%的岗位将面向社会择优录取。但抗议者并不满意,要求彻底废除这个制度。这一裁决推翻了六年前抗议成果,也激起了更大的民愤。
孟加拉国的抗议声浪之所以如此高涨,还得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孟加拉国虽然是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但公务员职位仍然是众多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好工作。每年有40万人抢3000个公务员岗位,这种竞争激烈程度,完全可以用“地狱难度”来形容。
更让民众火大的是,这配额制在实际操作中公平性存疑,甚至宁可让“配额岗位”空缺,也不补招优秀考生。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择优录取的公平原则,还让积怨更深。
现在的问题不只是公务员配额制度,而是孟加拉国五十几年积攒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这次的抗议示威不过是引爆这些矛盾的一根导火索。即便配额制改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还是难以解决。
不仅如此,这次抗议还扯进了孟加拉国政坛的党争。参与抗议的学生里有不少是反对党——孟加拉民族主义党(BNP)的下属学生组织成员。这让哈西娜和她的政府将当前的动荡归咎于民族主义党。
这种党派斗争历史悠久,自1991年孟加拉国确立西敏寺式议会制以来,人盟和民族主义党便轮流执政。如今哈西娜连续执政15年,随着今年人盟在对手抵制情况下再度胜选,孟加拉国未来政局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这次孟加拉国的动荡不是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内部矛盾、外部干预、政党斗争、民生困境,这些都将决定孟加拉国未来的走向。一场抗议示威,背后牵动的是整个南亚地区的神经。正如孟加拉国总理府官网所写:“这不再是一场抗议,这是一场战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