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35岁,月薪4500,平时上班佛系得很,今天被老板约谈,下个月不用来了。 他从老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去茶水间接水,瞅见他手里捏着张纸,走得挺直,就是步子比平时慢了点,脸上没什么表情,不像生气也不像难过,倒像是刚开完一个普通的会。 办公室里其他人估计也听见动静了,刚才老板叫他的时候,嗓门不算小,“老李,你来我办公室一趟”,那语气听着就不太对。这会儿他回来了,所有人手里的活儿都慢下来,眼睛偷偷往他那边瞟,键盘声稀稀拉拉的,跟平时噼里啪啦的热闹劲儿完全不一样。 他径直走到自己工位,把手里的纸往桌上一放,我眯眼瞅了瞅,是离职申请,右上角还盖了个红章,估计是老板刚签的。然后他坐下,跟平时一样,先把鼠标挪了挪,点开电脑屏幕,开始看那个没做完的客户报表——就是上周张姐催了三次,他都说“不急,按流程走”的那个。 坐他隔壁的小李忍不住了,压低声音凑过去:“李哥,咋回事啊?老板找你说啥了?”他没立刻抬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保存了报表,才慢悠悠转过来,指了指桌上的离职申请:“字面意思,下个月不用来了。” 小李嘴巴张成“O”型,半天没合上:“不是,为啥啊?你平时活儿也没落下啊……”他笑了笑,拿起桌上那个用了三年的马克杯,喝了口凉白开,杯子边都有个小缺口了,还是他刚入职那年公司发的。“还能为啥,公司要‘优化’呗,我这岗位‘性价比不高’。”他说得轻描淡写,跟说今天天气不错似的。 我知道他说的是啥意思。他来公司五年,工资就涨过一次,从4000到4500,还是前年的事。平时上班,早上打卡机“嘀”的一声响,准是他踩着8点59分进来;下午5点半,电脑一关机,人已经拎着包走到门口了,多一秒都不带留的。领导安排活儿,他接得干脆,“行,知道了”,但从不多干一点——报表能写三行绝不多写一行,客户打电话来问东问西,他就按话术念,对方要是追问细节,他就说“我得查一下流程,晚点回你”,然后就没下文了。有次王总让他主动给老客户打个回访电话,他说“合同里没写要回访啊”,把王总噎得半天说不出话。 这会儿他开始收拾东西。桌上没啥值钱玩意儿,一个旧笔记本,几支笔,还有个相框,里面是他闺女三岁时的照片,扎着俩小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把相框拿起来,用袖子擦了擦玻璃上的灰,小心地放进包里。然后是抽屉里的充电器、备用眼镜,还有半包抽纸,他都一股脑塞进去,动作不快,跟平时整理报表似的,不慌不忙。 老张从对面探过头来,手里还拿着刚打印的文件:“老李,真不干了?要不……我去跟王总说说?”老张是部门老员工,平时跟他关系还行。他摆摆手,把最后一个鼠标垫卷起来塞进包里:“不用,张哥,我自己心里有数。”他顿了顿,从抽屉最里面摸出个信封,递给老张,“这里面是我记的几个客户的注意事项,下周该续合同的那个,记得提醒财务走流程,别耽误了。” 老张接过信封,捏了捏,没说话,眼圈有点红。 他收拾完包,拉链“咔哒”一声拉上,站起来,把椅子往里推了推,跟刚上班时一样齐整。然后他走到王总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里面说“进”,他推门进去,把桌上的离职申请拿起来递过去:“王总,那我今天就先撤了?”王总抬头看他,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像是想说点啥,最后就“嗯”了一声:“工资会按时打你卡上。”“知道了。”他应了一声,转身就走。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停了一下,回头扫了一眼办公室,我们都赶紧低下头假装干活,就听他轻轻笑了一声,然后脚步声越来越远,直到大门“砰”地关上。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小李偷偷跟我说,他看见老李在公司楼下的公交站坐着,手里捏着那个皱巴巴的离职申请,给家里打电话呢,声音不大,但能听见他说:“没事,媳妇,真没事……对啊,失业了……你别担心,我明天就去找活儿……嗯,晚上想吃红烧肉?行,我回去买肉。” 小李说完叹了口气:“你说他这五年,到底图个啥啊?”我瞅着老李空荡荡的工位,桌上就剩个印着公司logo的鼠标垫,有点发白了,突然想起他昨天还跟我说,“工资不高,但事儿少啊,下班能接闺女放学,周末能钓鱼,挺好”。 或许对他来说,这4500的月薪,换五年不操心的日子,也值了吧。反正下个月,他不用再踩点打卡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