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家长不在家孩子被抽血”

当地防疫形势严峻,相关方面希望尽快摸排感染状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越是在这种紧急的时刻,越要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媒体评“家长不在家孩子被抽血”

“家长不在家,孩子凌晨被上门抽血”一事引发关注。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 柳早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8月6日,广东湛江霞山有家长反映,4日凌晨自己上夜班、两孩子单独在家时,被当地村委会等工作人员上门抽血。8月7日,属地街道办人员称,系突发有基孔肯雅热情况需排查,上门时孩子曾称近日有发烧,工作人员就此事联系家长沟通抽血,但家长不配合,因涉及公共安全,故联系民警联合上门工作。

此外,当事家长称,抽血几日后孩子仍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街道办人员称,已联系儿科医生上门并与家长沟通。目前,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

从目前的报道看,当地的理由主要是事发紧急,所以选择了上门抽血。但诚如一些网友所说,从法律层面看,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的医疗干预,其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都是存疑的。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由此可见,监护人权利是要优先保障的,也意味着,不应在监护人不在场情形下,对未成年人进行有一定风险的医疗行为。

与此同时,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未成年人的身心都不成熟,在这种监护人缺失的情形下开展医疗行为,多少也有些冒进——如果未成年人缺乏安抚,抽血过程中挣扎哭闹,甚至酿成医疗事故,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据家长反映,“第二天早上我下班回来后,就看见两个孩子在家哭,说他们头晕害怕”。这些是情绪反应还是医疗行为本身的问题,恐还有待调查。但至少说明,这种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开展医疗行为,是有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创伤的。

当然,讨论此事不能忽视大背景。8月6日,湛江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调度会,强调当前正处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关键期,叠加易于蚊虫孳生的高温湿热天气,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因此,当地事急从权、希望尽快摸排感染状况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越是在这种紧急的时刻,越要注重权利保障,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取得民众的谅解和支持。否则,一旦引发当事人反弹和舆论质疑之后,反倒需要额外的公共资源投入。

比如,街道办人员称,“已联系儿科医生上门并与家长沟通”“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这些事件调查、当事人安抚、公开澄清等工作,都要占用不小的精力,这其实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据媒体报道,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根据上级要求,合法合规,当时也尽到了通知的义务,打了很多电话但未能接通,最后直接上门抽血实属无奈之举。但从舆论场的反馈看,一句简单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根据上级要求,合法合规”并不能达到答疑释惑的效果。

就此去看,对于此事,当地也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情况,打消社会的疑虑。同时也应当积极听取公众的声音,从公共意见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方式方法,完善工作细节。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王心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