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六点多,钱阿姨正准备起床,忽然发现自己的左手没了知觉。话还没说出口,嘴角也歪了下去,整个人都懵了。一旁的老伴还以为她是不是没睡醒,谁想到转眼之间,阿姨已经说话口齿不清,整只手几乎抬不起来。
要不是女儿平时看短视频刷到“脑梗黄金救命5分钟”,马上打了120,医生到后连声说幸亏发现早,不然等大家还在“观望”,很可能就错过了关键抢救时间。
其实很多人都误以为,脑梗是个慢慢形成的病,其实它来的速度“像关门一样快”。可能一分钟前人还好好的,下一秒神志就模糊过去,如果家人、本人错把这当普通麻木,真是太危险。
那到底怎样才算“自救及时”?黄金5分钟能做些什么?想救命,能不能真靠自己和家人?那些医生反复嘱咐却总被忽视的小细节,真的是会决定生死。今天,咱就详细把“在家突发脑梗,黄金5分钟自救法”掰碎了说清楚,能不能保命,就看你当不当回事。
脑梗什么时候容易找上门?这些征兆绝不能拖
不少人觉得“脑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自己年轻点就不用担心。其实现在脑梗死发病有低龄化趋势,而且平时身体健健康康,发病照样毫无征兆。
临床上,医生最怕遇到病人家属“等一会儿再看看”,殊不知那5-6分钟内症状持续加重,死亡率急剧飙升,留下偏瘫后遗症的概率也快翻倍。
要说最典型的早期信号就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嘴角歪斜、说话含糊、突发强烈头晕、呕吐,还有人短时间看不清东西,这些表现往往在发病前几分钟内迅速出现。
看似“小毛病”,实际都是脑血管突然堵住,大脑缺血、缺氧拉响的警报。
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平均每耽误1分钟,患者大脑约190万个神经细胞坏死,一分钟能决定一辈子。
还有些人以为“按摩、拍打、浓茶水、冰块冷敷”能缓解,其实这些做法只会错过真正的窗口时间。
真正应该怎么做?不是自己硬撑着“等等”,也不是眼巴巴等自然恢复,而是第一时间自救+他救,用好医生公认的“黄金5分钟急救法则”,才可能把命和健康留住。
家中突发脑梗,黄金5分钟如何自救?医生详细拆解三个关键动作
突发脑梗死,时间就是生命。专业医生总结,无论是在家还是室外,关键全在第一时间呼救、规范处理,步骤其实很简单,却常被忽略。
第一件事:立刻呼叫家人,拨打120,别等!
很多患者第一个反应是“等一会儿看看是不是睡麻了”,或者想着“能不能自己喝杯水、揉揉就好”。其实这个时候,先冷静下来,大声呼叫家人,用最快速度拨打120,明确说明“疑似脑梗”,让救护人员上门。
医生建议不要自行外出就医,更不能开车送急诊。哪怕距离医院很近,也有“路上耽误、出事”的风险。
第二件事:记录发病时间,保持安静平卧,不要乱动
当120在路上时,患者最重要的事就是尽量安静卧床,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能随便坐起、下床,保持头部平稳,解开衣领,以保证大脑供血稳定。
家人与患者应记下症状初现时间,这对于医生判断有没有资格溶栓、抢救十分重要,时间早1分钟,多救活一大片脑组织。
第三件事:切忌擅自吃药、喝水或刺激吐痰
有人以为给患者喂点速效救心丸,甚至掐人中、按合谷、拍后背,这些其实不仅无助于脑梗急救,反而可能会坏事。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千万不要喂水或吃药,一旦吞咽功能受损,容易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得不偿失。
一直到急救人员到场,家人都只需维持现场安静,必要时帮忙解开腰带、松开贴身衣物,保持患者通气顺畅。
千万别想着“等一等可能就好了”,这种耽误经常让人“关门在一瞬间”。
这些细节有时能决定生死。数据显示,每年能赶在发病后1小时内抵达医院的患者,预后率比晚送一倍以上。
救护车还没来,家属还能多做哪些预防措施?
其实在等待的每一分钟,都有学问。正确行动让黄金5分钟变为“生命的护身符”。
房间里保持空气流通,但别吹冷风,也别让患者受凉或打颤。
大多数脑梗患者此时心里很紧张甚至害怕,用温和语气安抚情绪,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如果发现患者呕吐、呼吸有痰,要侧头帮助排出气道异物,以免窒息。
家属应全程观察、看护,手边备好患者本人就医卡、过往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医护上门能第一时间交接,争取每一分每一秒。
医生提醒,一旦黄金急救窗口错过,后果真的很惨。数据表明,发病后若2小时内还没用上正规救治手段,剩下能救回来的概率降到不足30%,而且重症后遗症大幅增加。
怎样防止脑梗报警,家里人要牢记这些日常细节
不是突发危机了才想起来救命,这些日常小动作能大大降低风险。
控制基础慢病:血压、血糖、血脂常规监测、服药不能停。
戒烟限酒:烟酒双控能让脑血管更“抗堵”。
均衡饮食清淡,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一旦出现头晕、手脚麻木、视物模糊、说话含糊等特殊症状,哪怕过一会儿缓解,也要及时就医排查,警觉才是脑梗预防的核心。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脑卒中规范化急救流程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3.《中国脑血管病卒中统计年报》
4.《华山医院脑梗死急救经验总结》
5.《中华卒中学杂志》2022年第15卷
6.《脑血管意外防治论文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