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人过年,已经潇洒得很了,有钱的可以多花钱,没钱的可以少花钱,不至于说带来太大的困扰。然而在古代,年味比较弄,过年也被看得很重,因此就有年关难过这一说法。不仅平民百姓过年是个负担,连官员都疲于应付,曾国藩在未发迹之前,这也都是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困窘之时曾经借钱过年。 曾国藩27岁中进士,但最初几年在官场混得并不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过一庸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他心浮气躁,根本闲不住;为人傲慢,脾气暴躁,甚至与两位同乡和同事动手打架。与人交际的时候,时而夸夸其谈,时而谈吐虚伪,时而故作高深,给人很不好的感觉。
但在道光二十年后,曾国藩出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时,就开始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立下了 “学作圣人”的志向。在此同时,他也明白要在鱼龙混杂的官场上生存、发达下去,还是离不开必要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应酬上面,过年的时候正是走动最为频繁之时,甚至要举债请客。 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曾经写道: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前日冀望外间或有炭资之赠,今冬乃绝无此项,闻今年家中可尽完旧债,是男在外有负累,而家无负累,此最可喜之事。
因为曾国藩职位卑微,俸禄也很少,又没有其他生财的途径,而在京城住房、买衣、仆人等都需要花钱。即使这种情况下,他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和金钱花在过节的应酬上。 第一步是拜访各位老师,在清朝官场上,并非教习课文的就是老师,能有提携之恩的更是老师。比如曾经权倾朝野的穆彰阿、三代帝师祁隽藻等。曾国藩在过年期间,必定要拜访这些人的家中,不过由于经费不足,他往往就是略带薄礼,有时候就是自己写字送给老师。 不是每人都是贪官,有一些官员,比如祁隽藻收到曾国藩心意后,大受感动,处处维护于他,成为曾国藩走向成功的幕后功臣。
拜访完老师之后,曾国藩在马不停蹄拜访好友、同乡,这在官场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曾国藩本来就好交朋结友,当时的繁文缛节比现在多得多,在道光这一年,他请客吃饭加份子钱就是110两白银,几乎是一年的俸禄。在过年的时候,宴请和礼品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此花费,怎么能不借钱度日。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注意到要结交同年。所谓同年就是同时参加乡试、会试的同学。这种关系在当时看来,说淡薄也淡薄,会经营的话,也可以成为政治上的助力。曾国藩每年过年都要到同年家中走访,或者邀请同年们聚会,联络感情。 比如刘蓉就是曾国藩进京赶考的路上相识,通过曾国藩的结交。后者在担任陕西巡抚时给与了曾国藩不少帮助,还介绍郭嵩焘给曾国藩,为他建立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是有这么多应酬,所以在曾国藩日记中记载,在道光二十一年底,他借了50两白银才算把年给过了,而第二年年底,他更是借了400两白银。然而在京城如此,回家过年时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在曾国藩从政从军后,春节大多都在军旅之中或者任职当地度过,而在之前的日记中,也就道光十九年的记录得较为详实。
这一年的春节,曾国藩在老家湘乡过年,前三天,他都在家中没有出门,只在初二时“请客四席”。初三的三更时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但是按照当地的习俗,曾国藩仍然冒雪“拜祖墓”。 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是到处走亲访友拜年,不过感觉少了很多功利,多了很多轻松。比如“初六日,大晴。家中酬龙愿,同龙至添梓坪德六从祖家,申刻归”这里的“龙”就是湘乡当地的龙灯,“酬龙愿”就是曾家的龙灯队伍,祈祷龙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初七日,晴。早,至从叔祖家,听剧一天,夜未归”因为这一天有当地的戏剧,曾国藩听得高兴,竟然一夜未归,就在从叔祖家中留宿。“初八日,晴。祖大人寿辰,去添梓坪拜寿。巳刻,龙至柳衙叔家。申刻归。”正好是曾国藩的祖父生日,便回到家中拜寿,不过中午之后还是带着龙灯去柳衙叔家中。
此后一直到十四日,曾国藩在日记中都是走亲访友的过程,虽然平淡无奇,但字里行间体会到家族的兴旺团结和浓浓的亲情,不由让人羡慕。
参考资料:《曾国藩家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