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山东滨州蒲台县,有一座唐赛儿祠,黄河大桥以南还有一个唐赛儿雕像。有许多人见过这座雕像,但却不知雕像的主人唐赛儿到底是什么人,她又做了什么事情,让滨州人民如此纪念她? 这一切,都还要从明朝永乐年间说起。 洪武末年,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皇位的人选愈发敏感。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儿朱允炆,但朱允炆削藩不当,惹怒了众王,朱棣一为求活,二为夺位,发动了靖难之役。
山东成了靖难之役的主战场,两方在齐鲁大地上展开厮杀,壮丁们被迫参军上前线,大量百姓受到战争波及,流离失所。 经过苦战,朱棣最终打败了朱允炆,夺得皇位,入主京城。然而朱棣的胜利,再一次给山东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山东作为主战场,百姓本就蒙受苦难,等朱棣上位以后,又把都城迁往北京,开始大修宫殿、开挖运河。 朱棣先后在山东征调了数十万民夫,让他们承担各种劳役。古代灾祸本就容易频发,山东在战后旱灾、洪灾、瘟疫接连发生,饿殍遍地。可朝廷不仅没有赈灾,还向山东、河南一带征发民夫。很快河南、山东一带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人们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国榷》记载:“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唐赛儿就身处于这个乱世,按照民间说法,她18岁结婚,和丈夫林三过着恩爱幸福的日子。然而乱世将唐赛儿美满的家庭彻底击碎,她的丈夫被官府的人害死,她向官府讨公道,差点也丢了性命。官府的黑暗和丈夫的死唤醒了唐赛儿的反抗之心,她决心推翻明朝官府,为丈夫和受难的乡亲们报仇。
关于唐赛儿的起义,民间有一个传说。林三死后,唐赛儿经常到坟前去祭奠,有一次她祭奠完回村时,在山脚下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份白莲教的兵书和宝剑。此后,乡间就盛传唐赛儿掌握了神术,精通白莲教诸法,能够预知将来,并能剪纸为兵马。 这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但亦能体现唐赛儿出色的能力。唐赛儿自幼好佛诵经,这让她的身上带有一层宗教色彩。而且,唐赛儿应该读过兵书,知道如何打仗。 唐赛儿以白莲教号召百姓们团结起来对抗官府,她不辞辛劳,往返于山东受灾最重的州县,秘密联络义军数千人,名为“白莲军”。 唐赛儿选择在蒲台县城以南二百多里的益都县境内的大山起义,这里位于寿光等州县的中心,山峰高八百米,四面都是绝壁,易守难攻。 唐赛儿聚众起义以后,朝廷急令青州卫都指挥使高凤包围义军,企图一举歼灭。然而等明军刚到山下,立足未稳,唐赛儿就在夜间率兵主动出击,阵斩高凤等人,并将明军全部歼灭。 经此一役,唐赛儿义军的名气传遍了山东大地。百姓们听说有个女中豪杰唐赛儿,为民伸张正义,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两万人,连京师都被惊动。而且,唐赛儿的起义还点燃了山东百姓们反抗朝廷残暴统治的烽火,各地出现了十几支起义军。
唐赛儿起义后,打击附近的官府和恶霸,义军所到之处,明朝的官员们纷纷逃命。朱棣得知以后,命一位大臣前去招安。但唐赛儿不是宋江,她决心和明朝廷对抗到底,怒斩来使。 招安不成,朱棣恼羞成怒,派遣京营总兵官柳升和都指挥使刘忠率领五千精兵前去镇压。柳生和刘忠久经沙场,听说白莲军是一个女子带领,心生轻视,认为“小小贼寇,不日即可平定”。 唐赛儿有勇有谋,她看出敌人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寨中无水为由向明军诈降。明军没有答应,并派重兵把守水源,想要将营寨困死。但其实明军已落入唐赛儿的圈套中,她的意图本来就是调虎离山,分散敌人。 柳升带人去把守水源,唐赛儿突然率兵围攻兵力薄弱的刘忠。结果刘忠战死,全军覆没,等柳升带主力返回,唐赛儿早已转移。 随后,唐赛儿联合其他起义军,同明军展开英勇的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唐赛儿也被官府抓获。但这一次起义还是打击了明朝,震动了朝廷。 令朝廷难堪的是,唐赛儿被抓以后,敌人对她百般羞辱,但她始终没有屈服。最后,唐赛儿还离奇的从狱中消失,不知所踪。民间传说唐赛儿是羽化登仙了,但实际情况应该是有人同情唐赛儿,帮助她逃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朝廷在民间失去了民心。 唐赛儿消失不见后,朱棣震怒,他将山东各州县的官吏全部下狱,并下令逮捕京城和山东等地的全部尼姑,盘问她们的身份,找出唐赛儿。然而不论朱棣如何丧心病狂,唐赛儿还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永乐一朝的难堪事。
唐赛儿的起义失败了,但她的努力和起义军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后来山东各地再发生灾情,朝廷屡次减免赋税,还以大力赈灾,这与唐赛儿等人的起义有很大关系。所以,民间许多百姓都祭拜唐赛儿,直到今天滨州还有唐赛儿的雕像。人们纪念这位勇敢的女英雄,并钦佩她的壮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