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欣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一条流血的界线:尼泊尔女性的“每月流放”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在尼泊尔的某些村庄,每个月,总有女人带着垫旧布、抱着草垛,在天色将晚时独自走进棚屋。不是去修行,也算不上是寻静谧,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月经流放”,当地人称为“Chhaupadi”。这个词,或许比许多英文单词都更难翻译,因为其中装着羞耻、恐惧与无奈的混合苦酒。

教科书之外的“规矩”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时间停留在2024年,山间的夜里依然能听到女人咳嗽和偷偷哭泣。西部山区、南部平原,无论哪种姓别、教派,大部分村落至今保持着类似的仪式:女生一旦来例假,必须远离家庭与正常生活。牛棚、临时茅屋甚至树林成了她们短暂的落脚点,一块薄毯子或破衣服就是全部安慰物资。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这种做法,并非史书陈迹,而是许多人真实的现在。虽然尼泊尔于2005年就宣布此举违法,隔了十余载,汗牛充栋的法律文本还撂在案头,村庄里的长老与老太妪却像守旧戏里较真的配角,依然照本宣科。

法律似风,规矩如山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有人问,为何今天还有这样的规矩?事实上,信仰早已变成了命运的外壳。祖母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法度,谁冒犯,谁家霉运更缠身。执法人员只要被冠上“破坏文化”的名号,很快便连夜收拾行李 。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2017年,尼泊尔立法者愤而决议:强迫女性流放,最高可判三个月徒刑外加罚款。正义写在纸上,执行却成了一片乌云。首起案件中,一位16岁女孩因棚内蜡烛引燃去世,亲戚告上法庭,被全村排斥成异类。勇敢与孤立,往往只隔着一纸判决书。

女儿守规矩,母亲举鞭子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最令人唏嘘的是,维持这些现象的首要“执法者”,不是男性长老,而是一代又一代女性。从祖母推到母亲,母亲再要求女儿,全链条坚不可摧。许多女性从未理解为何受罚,仅仅因为“我娘就是这样过来的”。教育或许可以灌输生理课本,却很难拆掉一个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防线。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一些年轻姑娘试图抵抗,比如月经期时编造“出门务工”的理由,躲去亲戚家数日。但更多的乡村女孩,贫瘠与信息的鸿沟将她们彻底分割。城里女权社群声浪渐高,村里女性仍在统计需要逃避蛇狼的天数。有老师坦言,“讲什么科学都没用,回家一切照旧。”

干净的水井与冷清的棚屋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NGO用“补贴换习俗”,水井换取棚屋的拆除;“月经友好村庄”挂牌上线,宣传资料上热火朝天,现实却冷若冰霜。棚屋依旧是秘密的归宿,新的医疗站鲜有人驻足。山路十八弯,阻挡的不止是地形,更多是观念与信仰。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媒体周期性报道,一时舆论汹涌,但终究不能瓦解顽石般的传统。棚屋的火灾、蛇患、冻伤,都化为新闻评论区短暂的热词。光靠愤怒,改变不了世代的顺从。

两张面孔的国家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城市中,女性聊月经自由、公厕平权,各类SPA店应景打折。偏远乡村,另一些女性害怕生理期,静悄悄缩在阴冷的角落。信息壁垒像一道看不见的墙,温暖在一边,寒冷在另一边。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即便立法与宪法将性别平等写得洪亮,若观念不变,牛棚依然是许多女人每月必经之地。所谓的文明,有时候只是地图上一块明亮的角落,却照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流水落花:信仰的壳与尊严的血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改变,从不只是“立法”那样简单,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自省与实践。老一辈人可能会坚持到底,但新一辈总会有人冒险挣脱,哪怕是慢如蚂蚁爬山。棚屋的悲剧提醒着整个社会,尊重不仅是字面上的条文,更是需要每个人点亮身边的一盏灯。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理解他们,不意味着赞同,更不应漠视。从牛棚、茅屋到法庭、课堂,观念的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流放,不只关乎月经本身,而是整个社会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勘定。流血未必可贵,流泪却总让人心碎。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