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投资理财、婚恋交友、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等诈骗套路,已逐渐被群众熟知;如今,不少犯罪分子将目光投向了有求职和自我提升需求的年轻群体,“境外招工”“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逐渐冒头。

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助理陆敏韡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宝山警方已成功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00余起,并连续捣毁两个 “境外招工”诈骗团伙,这类诈骗案件系全市首例。

图说:发布会现场。警方供图(下同)

【零门槛“出国务工”,税后月薪3-5万?】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可以为您匹配合适的岗位。”“去的都是华人区,不需要英语。”“我们可以为您优化材料,对接签证老师。”……

长期在沪务工的陈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了“境外务工”相关资讯。添加了客服好友咨询后,对方许诺陈先生,能够提供税后月薪3万至5万的建筑工人岗位,并且“一条龙”代办材料,费用仅需“首月工资”。

图说:犯罪团伙的引流话术。

就这样,被“高薪岗位”所吸引的陈先生,在对方引导下缴纳了报名费、手续费等代办费用2万余元,并参加了简单的线上面试。然而,在苦苦等待四个月后,陈先生只获得一张旅游签证,还被“客服”拉黑了。今年2月,怀疑被骗的陈先生向宝山公安刑侦支队报案。

接报后,宝山警方梳理发现,类似陈先生这样陷入“境外务工陷阱”的并非个例,立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专案组缜密侦查后发现,一个以姜某为首的劳务中介机构存在重大作案嫌疑。3月6日,宝山警方在外省市警方的支持下,赶赴当地集中收网,成功捣毁这一诈骗团伙,抓获嫌疑人22人,缴获涉案手机20余部,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这也是上海警方侦破的本市首例“境外招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经查,犯罪嫌疑人姜某伙同崔某、李某等人成立了两家劳务中介机构,在不具备海外劳务派遣资质的前提下,招募员工按照“引流组”“客服组”“面试组”等分工培训并开展工作。

其中,“引流组”在各大社交网站、短视频平台发布可免费咨询的境外招工中介广告,吸引求职者。“客服组”按照既定“话术”,许诺可以提供高薪建筑工人、服务员、保姆等低门槛岗位,并虚构成功的就业案例,逐步引诱被害人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签证费。“面试组”则负责假扮境外雇主,对被害人开展所谓的线上面试,进一步巩固求职者信任,并以此拖延办理进度。团伙成员还会先为旅游者办理旅游签证,再以办理务工签证流程冗长、岗位应聘竞争激烈等为由,进一步诱骗求职者缴纳加急费、服务费等,实施“二次诈骗”,直至被害人察觉异常后“拉黑跑路”。

图说:民警清点涉案物品。

目前,犯罪嫌疑人姜某等6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宝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16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伪造资质,诈骗团伙连开三家公司】

涉民生类诈骗团伙往往具有一定的复制性。上述 “境外招工”诈骗案件侦破后,宝山警方持续深挖,今年4月又在外省市捣毁一“境外招工”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2名。这是今年本市侦破的规模最大的“境外招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今年3月,家住宝山的梁先生向宝山公安刑侦支队报案称,自己长期从事木工工作,听说境外务工收入高,于是在多个搜索网站查询境外求职信息后添加了一位资深“中介”为好友,但先后投入近3万元费用后,等待了半年也没能成行,怀疑被骗。

图说:犯罪团伙在社交平台引流。

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发现,梁先生在没有提交任何学历和技能证书的情况下,仅通过“线上视频面试”就直接获取了所谓“境外劳务岗位”。梁先生缴纳28800元的签证费、律师费、交通费、服务费等,随后就签订了工作合同,并由中介公司出具了资质初审和多个国家的工作匹配表,但始终被代理公司以“材料不全”“暂无合适岗位”等理由拖延办理。

一个以犯罪嫌疑人童某为首的“境外招工”诈骗团伙浮出水面。经查,童某伙同他人成立的公司,并不具备海外劳务派遣的相关资质,所开具的机票行程单、律师服务费、劳务技能培训费、公司合同、资质初审表、工作匹配表等均系伪造。他们谎称可以提供“低门槛、高薪酬、无语言门槛”的工作岗位,诱骗被害人缴纳高额“一条龙”代办费,并通过“春节放假”“国外海啸”“岗位紧缺”等话术拖延。

实际上,这一团伙往往会在承诺办理期限内(一般4-5个月)注销公司,拉黑已缴费的求职者,遣散客服人员,仅留下组长以上骨干成员重新注册公司后继续实施骗局。截至案发,童某等人已先后注册3家同类公司,涉案金额逾400万元人民币。

目前,犯罪嫌疑人童某等14名骨干成员因涉嫌诈骗罪被宝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5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其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海外求职要擦亮双眼】

宝山分局刑侦支队政委黄雷韵介绍,“境外招工”类案件的诈骗手法上,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往往都以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办理快、门槛低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添加客服私信咨询,当求职者表达出兴趣后,再根据不同求职者的背景和需求,由客服组进行个性化诱导和说服策略,从而提升岗位的“吸引力”;其次,在收取办理费用方面,客服会先收取一两千元报名费,在求职者到公司考察或看了相关资料取得信任后,签订合同收取数万元服务费;随后,向求职者提供虚假的雇主邀请函、资质初审表、工作匹配表等看似正规的纸质资料,甚至真实的旅游签证,骗取被害人的信任;最后,诈骗团伙会通过拖延话术,不断延长办理周期,从而为实施诈骗争取时间和空间。

那么,求职者如何避免落入“境外招工”陷阱?

警方也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可通过国家商务部官网查询相关派遣公司是否列入“国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仅凭对方自己提供的表格资料,并不能证实公司的正规性;

二是各国劳务派遣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求职政策可以通过相关国家大使馆或官方网站进行求证;

三是任何旅游签证都不能等同于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需分清签证类型避免被蒙蔽;

四是求职者应避免通过不知名网站和非官方注册的社交账号求职或缴费,谨慎提供个人信息。

陆敏韡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骗术、新剧本,上海警方始终高度重视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砺剑”系列行动为依托,结合公安部 “夏季行动”,紧盯电诈犯罪新动向,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警方也提醒市民朋友警惕诈骗新手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