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3亿,卖出去5亿,仍旧收不回本,靳东主演剧被曝收视率造假,每天支付几百万现金,娱乐圈乱象到底有多夸张?

作为中老年妇女的偶像,靳东主演的电视剧收视率一向不错。《如果岁月可回头》豆瓣评分只有3.4,收视率却是2020年卫视第二,仅次于《安家》。

可该剧的出品人游建鸣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却曝出,《如果岁月可回头》制作成本3亿,卖出去5亿,最后却没有赚钱,只因剧方每天花几百万现金买收视率。

剧方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奈,电视台之间互相竞争,收视率造假成为普遍现象。有些电视台甚至提出要求,收视率达到2%就给两亿。

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制作方根本没心思好好做剧,哪怕剧情烂,也能靠买收视率赚的盆满钵满。

事实上,买收视率、播放量注水这些娱乐圈乱象,早在前几年就曝光过。

2015年,郭靖宇执导的《大秧歌》播出,因为他拒绝买收视率,收视数据遭遇异常,开播第一天,武汉的收视率从2.23下降到了0.35,济宁的收视率直接成了0。

2018年,郭靖宇发表文章怒斥电视剧上星潜规则。卫视购剧130万一集,购买收视率90万一集。

制作团队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剧,还要将大部分钱用来购买收视率,否则就不能播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刺痛了收视率造假这一顽疾。

《人民的名义》播出前,总监制李学政也曾纠结过是否要买收视率,最终还是放弃。好在该剧表现强势,成为近十年来当之无愧的爆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看电视的观众数量减少,大家更习惯在手机看剧,播放量注水逐渐成为新的潜规则。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超300亿,平均每集要被播放6亿次;《楚乔传》播放量超过415亿,平均每集要被播放7亿次。

这么浮夸的数字,很难让人信服。难怪汪海林也忍不住吐槽,“全球哺乳动物加起来都不够用了!”

这种乱象也催生出一种产业,那就是“刷流量”,不仅是视频点击量,点赞、评论、阅读,只要是网络数据,几乎都可以刷,价格还便宜。

就连视频平台为了竞争,也要在真实数据上加码,毕竟“别人加,我们不加就落后了”。

即便是经纪公司,为了艺人的“实绩”,也要刷数据,甚至还有粉丝助力。

在视频平台、影视公司、经纪公司多方助力下,百亿播放量轻松达成,一部部爆款横空出世。

如今看起来红红火火的短剧市场,也免不了陷入买量陷阱。去年最火的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一个月进账4亿多。可根据游建鸣的爆料,真正到手的也就1亿。

其他的钱去哪了也很好猜,宣传买量。

当造假成为普遍现象,真实就注定没有位置,全自动爆剧挤压的是高质量好剧的生存空间。以至于影视行业诞生出一种奇怪的乱象,资本涌入市场,每年好几部爆剧,可观众真正想看的好剧却寥寥无几。

直到近几年影视行业遭遇寒冬,潮水退去,大流量剧扑街,影视公司才把心思放在剧本上。

《狂飙》《漫长的季节》《繁花》等剧口碑高、热度高,也让观众对国产剧恢复了一丝信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