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仍在扩容中,这一次轮到了民营银行。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深圳金融监管局已原则同意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出资1.5亿美元,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科技”),并持有微众科技100%的股权。微众银行由此成为业内首家布局科技子公司的民营银行。

自2015年银行启动布局科技子公司至今,市场上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家。总体而言,线上化的展业模式为民营银行打造了数字“基因”,民营银行的入场有望为银行科技子公司带来业务模式和产品等方面的转变,但普遍亏损也是绕不开的难题。

微众银行“落子”

缘何选择香港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日前披露的行政许可批复显示,深圳金融监管局原则同意微众银行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出资1.5亿美元并持有100%的股权。

按照要求,微众银行应按照香港有关法律法规,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并将有关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深圳金融监管局。境外机构设立后,微众银行还应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并表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微众科技的并表管理并及时报送有关监管资料。

同时,深圳金融监管局还对微众科技两名高管任职资格作出批复,核准李南青担任微众科技董事长,陈靖获批担任微众科技总经理。而李南青也是微众银行现任行长。

针对微众银行此时入局科技子公司赛道并选择在香港落地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向微众银行方面进行采访,微众银行方面仅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方针、把握全球数字化发展机遇,我行拟在香港设立全资控股的科技子公司。

微众银行同时强调,此次成立科技子公司还将有助于参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把国内最佳实践转化为国际法定标准乃至事实标准,助推中国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另有民营银行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其实主要是为了解决人员成本以及效率两方面的问题。将科技业务放置在独立的公司里,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而不同银行主体如何组织、规划科技业务发展,根据实际经营情况会有不同考量。

而在2023年年报中,微众银行披露了公司在科技方面的布局与成果。信息显示,微众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始终保持在员工总数50%以上,历年IT投入占营收比重亦超过9%,截至2023年末,累计有效授权专利752件。同时,为适应未来新型数字银行发展需要,微众银行完善了企业金融和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完成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优化。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早前银行在科技子公司方面的布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参与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民营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也展现了较强的实力。本次微众银行获批成立科技子公司,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表现。另在金融机构必须聚焦主责主业的监管要求下,成立相关子公司有助于银行向外输出科技能力,不仅能服务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后续也有望成为母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微众科技将在香港落地这一情况,苏商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本土也十分重视金融科技建设。微众银行在香港注册科技子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便利的营商环境,拓展“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科技输出;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国际化的科研人才。

分化明显

短期难言盈利

微众银行的入局,让银行科技子公司赛道上首次出现民营银行的身影。早在2015年11月,兴业银行发起设立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首家银行科技子公司。彼时,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兼互联网银行的微众银行,成立还不足一年。

此后的时间里,民营银行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金融科技也成为银行业展业的“重头戏”。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23家银行正式成立科技子公司,还有部分保险机构也在发力中。

从母公司类型来看,参与布局科技子公司的银行主体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省联社等多种类型。而立足于母行,科技子公司也规模不一。

在注册资本方面,当前已开业的科技子公司中,建设银行旗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金科”)以17.3亿元位居首位。按照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注册资本计算,微众科技成立后将在业内排在第三位。平安银行旗下科技子公司金融壹账通以12亿元排名第二。还有多家农商行、城商行旗下科技子公司注册资本位于5000万元下方,最低甚至仅有200万元。

一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从业人士张勉(化名)直言,银行科技子公司的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边界、增强客户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不过,市场上的银行科技公司虽然数量众多,但业务模式、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盈利能力分化也较为明显。

另从银行机构此前披露的数据来看,科技子公司在成立的短期内难言盈利。以规模最大的建信金科为例,综合建设银行早前财报等数据来看,2018—2020年间,建信金科累计亏损接近10亿元。直至2021年,建信金科方才实现由亏转盈,但业绩波动整体较大。2023年上半年,建信金科净亏损为9.30亿元,2023年全年则实现净利润0.02亿元。

而作为23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中的唯一上市公司,金融壹账通尚未摆脱亏损“泥潭”。成立至今,金融壹账通连年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整体处于缩减中。综合金融壹账通早前披露的招股书、财报等信息,2019—2023年间,金融壹账通累计亏损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2023年归母净亏损为3.6亿元。

对于科技子公司的“烧钱”现状,张勉表示,为了保持技术领先,金融科技公司必须不断投入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这些领域的研发成本高昂。新进入市场时,为了建立品牌、获取客户信任及市场份额,需要大量营销和市场推广费用。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云服务、开放平台、数据服务等,这些业务初期可能难以快速实现盈利。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指出,一直以来,中国的软件行业净利润率都不高。受定制化比例高、获客成本高、企业付费意愿不足、激烈竞争引发的定价问题、免费软件的冲击等因素影响,金融科技类公司面临类似局面,以至于亏损频现。

“市场一直在关注、讨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运营方面的实际成效,营收方面可能并没有原来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科技研发前期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效益回报。另外,金融科技公司‘走出去’,向外服务其他金融机构,与市场也有磨合过程,方能充分匹配、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欧阳日辉指出。

微众银行如何看待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普遍的亏损情况?对于微众科技的业绩发展公司有何预期?北京商报记者向微众银行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公司回复。

民营银行优劣势并存

技术不能“放逐四海皆准”

尽管银行科技子公司普遍面临亏损,但从政策引导、企业战略动向来看,金融科技仍然是银行业机构发力的重点。

整体来看,过去的九年间,在重塑自身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后,银行开始向外进行业务拓展。银行科技子公司的业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成立初期服务本行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主到逐步扩展至对外赋能,或是面向中小型同业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或是面向G端助力智慧政务、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微众银行方面也提到,微众科技将作为境外业务管理平台,以自主可控技术参与国际市场高水平竞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对于后续微众科技的业务重点等问题,微众银行则未进行回复。

而今,随着作为民营银行的微众银行入场,银行科技子公司迎来新变化。在张勉看来,相较于传统银行,民营银行在机制、体制方面通常更为灵活,有望带来更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激发市场活力。民营银行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开放银行理念,促进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及非银机构的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

杜娟表示,基于“一行一店”的要求,民营银行普遍采取线上化、数字化的展业模式,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应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相较于普通科技公司更能理解实际金融业务。同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例如最大的微众银行在2023年末的资产规模是5355.8亿元,对于中小银行的业务特点、痛点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也能够更贴近中小银行的需求,在服务中小银行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当前,金融科技类人才成本较高,民营银行在薪酬体系上往往比传统银行更加灵活,也有助于更好地储备区块链、大模型、云计算等尖端金融科技人才。民营银行在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市场响应速度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资金、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等方面会不如传统大行。”孙扬指出。

而谈及银行科技子公司整体的后续发展,孙扬认为,银行科技子公司应该积极开展银行之外的业务拓展,挖掘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培育产品化能力。同时,积极和业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项目合作、解决方案合作、合资等形式,学习和提升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实现更大的生态空间拓展。

杜娟认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更加贴近银行展业实际,其解决方案的设计及落地可以更贴近银行需求,可以放大此方面的优势,还可以联动母行金融资源,一方面借助母行触达更多潜在客户,一方面基于母行资源与客户开展多维度金融+科技的业务合作,提高竞争力。

欧阳日辉则进一步强调,不论是金融机构脱胎而生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是其他类型的科技公司,想要突破自身的发展限制关键在于有独特的技术产品,技术不能“放逐四海皆准”,而是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打造有特色的金融科技板块。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