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一个新时代,对于发型没有那么多讲究,都是怎么喜欢怎么来,不过在古代可并非如此。 古代男子到了15岁就要开始束发,预示着成童,20岁行弱冠礼,代表着成年,这一套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明朝都是通用,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传承。不过到了清朝开始改变了。

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并非汉人,因此也将很多不同的习俗带进了中原,其中有一项就是将束发改为留辫。 近几年清宫剧盛行,大家对于辫子头也很熟悉,只是影视剧中还是美化了不少的。在剧中一般都是留着“阴阳头”,前半部分剃光,后边留着长长的辫子。 也有的是基本没有剃头,就是留一条长辫子。其实这两种发型与历史上的模样都不匹配。 如果在清朝前期有人真的敢这样梳,那肯定是要掉脑袋的。

要想知道当初的辫子是啥样的,还得看看辫子的历史。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东北的女真人所建立的,要女真强大之前,为了更好的骑射狩猎他们男子成年之后就会将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在脑后。 随着一步步崛起,在他们所占领的地方都推行了“剃发”政策,最开始只在关外实行,直到著名汉奸孙之獬的出现。 因为孙之獬自己主动当了汉奸,早早就剃去了头发留着辫子,不但被满人看不起,也被汉人歧视,孙之獬没有羞耻只有愤怒,于是向多尔衮提出从心理上征服汉人,从此也开始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时代。

顺治时期对于辫子的管控相当严厉,怎么梳、梳成什么样子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不按照朝廷要求来的,那就会被视为叛民,结局基本就是个死。 不过剃发令颁布之后,江南地区还是反应很大,因此也造成了很多血腥历史事件。 在清朝初期,辫子也被人称为“金钱鼠尾”,就是在脑门上留下一小撮头发,将其梳成一条细细的辫子,不能超出铜钱的方孔,其余头发一律剃掉,这幅模样实在有点不忍直视。 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来说肯定难以接受,无怪会激起那么强烈的民变。

当时的剃发令严格到了什么程度呢?顺治四年,有一个叫丁泉的普通老百姓,就剃了一少部分头发也留了辫子,但因为没符合规定就被处斩了,不但他自己,县官、家属、邻居都遭了秧。 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 所以,当时是有一套体系的,这种情况直到乾隆时期才好了那么一点。到了清朝中期,头顶的面积也扩大了些许,能留个巴掌大小了,辫子也粗了不少。 随着航海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了中国,看到当时国人头上的辫子给之起了个名字叫“猪尾巴”,这也是很多外国人来华后的第一印象。

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政局的动荡,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握渐渐无力,辫子的形式也就更加随意,头发也能留得更多,当时那根辫子也被人称为“牛尾巴”。这个时候的辫子就跟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差不多了。 满清近三百年的统治,辫子绝非始终如一的,其实最主要的也跟朝廷的权威有关,等到了武昌起义后,总算不用再强制留辫了。 影视剧中没有完全还原,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如果让那些演员留着那么一撮金钱豹尾,再俊美的小鲜肉也难以驾驭,观众肯定也无法接受。没人看那拍了有什么意义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