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人类的细胞在最好的培养环境下,最多可以分裂40~60次。一个成年人的体内,每次分裂时间大约在2.5年左右。如果按照40~60次计算,人类细胞分裂的极限时间是100~150年。

如果考虑到胎儿和童年的快速发育期,以及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环境污染和不良习惯的影响,实际上这个时间要缩短到80~120年。这是目前人类寿命的普遍极限,或许你会认为衰老应该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属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注意看!这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鳄鱼,它看起来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大的本领,但是有趣的是它的终身都在缓慢的生长,并且不会因衰老而死亡。这又是怎么回事?

衰老并不是动物的天然属性

我们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变温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在衰老这件事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当然这是有科学论证的。

2002年6月23日,《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组国际研究团队所收集的全球77种爬行动物和107个两栖动物种群的野外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物种大约有3/4的衰老速度可以缓慢到忽略不计,甚至拥有远超它们体型的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变温类群中都至少有一个物种的衰老程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青蛙和蟾蜍,海龟和鳄鱼。这意味着整个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类群很有可能都具有忽略衰老的潜力。

目前研究人员给出了两条假说,分别是“体温调节模式假说”和“保护性表型假说”。

前者指变温动物应拥有更低的新陈代谢,所以很可能成为长寿的原因,但似乎并不适合所有动物。

后者指由于变温动物的硬壳为身体提供了更多的保护,从而会促进长寿的进化。

而人类显然没有这些特征,因此,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针对于哺乳类动物的假说——“寿命瓶颈假说”。

人类寿命短是恐龙逼的

恐龙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3亿年前前后,凭借着善于奔跑的双足和巨大的身姿,快速成为地球上的绝对霸主,并且站在了生态位的顶端。

哺乳类动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7亿年前前后,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和恐龙生存时间有很长的重叠期。

试想当时的生存压力会有多大,哺乳类动物只能通过快速繁殖来延续基因,压根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升级迭代长寿基因了。

众所周知,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改变了地球的生态位,非鸟类恐龙全部灭绝,而人类占到了绝对霸主的位置上。

按理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无论是从智力还是从体型上,都应该具备快速发展的极大优势。但奇怪的是,人类仍处在既定的寿命区间中,无法突破衰老这一现象。或许是哺乳类动物的身体修复能力确实很差,以至于我们不仅无法突破寿命的极限,还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