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在很多的故事里面,王允都是以大汉忠臣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不论怎么说,他毕竟是用计除掉了董卓的人。小时候看三国的故事,我也是这么看待他的,而现在长大了,三国的历史看得多了,仔细研究后反而觉得王允在杀董成功后的表现,他所谓的“忠义”也好,“智谋”也好,都值得怀疑。

而且在我眼中,王允还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夺权上位之后的放纵自我,或者说,小人得志之后的猖狂。 自己作死,也浪费了东汉王朝最后的挽回机会。 作为东汉王朝的正统朝廷,汉献帝也好,朝廷上的大臣们也好,在东汉末年,唯一一次拨乱反正的机会,在我看来,便是王允杀了董卓,重新由这些大汉臣子们掌握朝廷的那两个月,只是可惜,这两个月主政的王允,浪费了自己辛苦谋划来的机会。

东汉王朝的问题,确实可以说是积重难返,在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的乱世,更是问题多多,但在王允杀董卓,西凉军李傕郭汜等人还上书求饶的那个时候,朝廷的威信还是在的。只是这个时候,主掌朝廷权力的是王允,王允掌权的这两个月,其实比董卓好不了多少,虽然没有像董卓那样直接睡在皇帝的后宫里面,但是朝廷大小事宜,都是由他王允来决断。

于是,不知道王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还是因为私人的好恶,对于“董卓遗党”摆出了一副赶尽杀绝的态势,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被董卓逼着出来当官的人,被王允认定是董卓的心腹,任何人求情,王允都是不答应,最后不明不白死在了狱中。

对于手上还有掌握西凉军主力的李傕,郭汜等人,王允也要赶尽杀绝,完全不在意把对方逼到绝路,最后逼得贾诩为求自保,站出来为李傕郭汜等人指明方向,放手一搏,反攻长安,让关中生灵涂炭,也让东汉王朝也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而,若是说王允对从前的“敌人”,采取的绝不姑息的态度,也就罢了,从前他的那些队友,那些站在他这边,配合他完成杀董的人,在王允上位之后,再也没有像杀董卓之前那样,和大臣们推心置腹的商讨了,完全变成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吕布为主的并州军,也是多有看不起,觉得都是些没有头脑的人,只不过是些打手罢了,完全没有了从前的尊重。 王允这样居功自傲,狂妄作死的结果就是,长安被克,他王允身死族灭,不过是有两个亲戚刚好不在家,逃过一劫。

被压抑太久后突然发达,小人得志的猖狂最为要命。 我在读三国的故事时,也有想过,对于王允而言,他被压制得太久了,从他的角度出发,他王允是士族领袖,是文化人。但是东汉朝廷掌权的人呢,最早是宦官“十常侍”,接着是外戚何进,再后来是军阀董卓,这些人在王允心里,只怕都是看不起的人,但王允被这些人压制了不知道多少人,到最后,终于是杀了董卓,掌握了朝廷,对于他而言,压抑许久的情绪,他太想宣泄了。

依我看来,王允和网络上那些突然暴富的人很相似,国内外很多因为中奖,拆迁啊什么的,突然一夜暴富,但是这些人里面,不少人却在暴富了没有多久之后,再次返回贫困,生活甚至还不如暴富之前,便是暴富之后这些人疯狂的消费,没有节制的消费,让自己在猖狂中迷失了自己,走上了败亡的路。

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宠辱不惊,这样的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似乎很难。但聪明和优秀的人,往往便是这样的人,能克制自己的高傲,狷狂,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冷静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优秀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对人尊敬,其实也是在庄严自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