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地球上的生机勃勃可能并非源自本土,而是来自浩瀚宇宙的赠礼。日本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或许在38亿年前,由小行星携带而来。尽管这一想法听起来颇为荒谬,但它却并非没有根据。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是一次偶然的化学反应,还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原始汤”中逐渐凝聚而成?我们知道,至少在38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生命的迹象。自达尔文时代起,众多科学家就开始探索生命的起源之谜,有的在实验室里重现远古地球的环境,试图诱导简单的分子形成生命;有的则提出生命可能来自宇宙,这便是“泛种论”。

泛种论曾被视为边缘科学,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所需的有机分子可能在太空中形成,并通过陨石抵达地球。1860年代,达尔文提出物种并非独立创造,而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这为现代生命起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学、生命树、基因等理论相继出现,但生命如何开始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芝加哥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将甲烷、氨、氢和水混合加热,并用电击模拟闪电,试图揭开生命起源的秘密。虽然实验未能直接创造出生命,但却成功合成了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后续实验显示,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行组装成蛋白质,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仅仅蛋白质并不足以构成生命。生命必须具备自我的能力,这就需要RNA分子的参与。尽管实验室中的RNA分子在自我方面需要外界帮助,但有观点认为,最初的生命形式可能基于RNA,而DNA和蛋白质则是后来才出现的。

此外,有理论认为生命可能始于一种能够从环境中提取能量并利用该能量构建生命分子的化学反应,即新陈代谢可能先于遗传出现。这可能发生在海底热液喷口,地球内部的能量将水加热至400摄氏度,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可能。

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同时,Panspermia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尽管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大约有35亿年历史,但迹象表明生命可能早在38亿年前就已存在。考虑到地球表面在40亿年前还是一片炽热,生命在短短2亿年内从无到有,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泛种论成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2014年,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行星际尘埃不断落向地球,当受到太阳风的影响时,会释放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和有机化合物。2020年,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一种名为Hemolithine的蛋白质,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它将成为已知的第一个外星蛋白质。

此外,陨石分析也提供了支持泛种论的证据。1969年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坠落的陨石中,科学家发现了氨基酸。而在其他陨石中,也发现了水和有机物。通过对陨石的深入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新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形成DNA所需的核碱基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这些发现表明,太空中可能普遍存在这些有机化合物,从而为泛种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尽管如此,泛种论仍然充满争议,因为它并未解释生命的终极起源。如果地球上的生命确实来自宇宙其他地方,那么生命的起源问题依然存在。无论生命是如何开始的,这一探索过程本身就是对宇宙奥秘的一次深刻洞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