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国近代史上的陆防与海防的问题,清政府国防战略的大调整
17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国近代史上的陆防与海防问题。因为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就是英国仗着船坚炮利,打到了我们国家,和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就是《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相继,我们签订了中日的《马关条约》,中俄的《瑷珲条约》,还有其他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清朝是1616年建国的,到了1636年他改国号为清,那么我们再看就是作为守江戍边,如果能够守住陆地,当然侵略者就没法踏上领土,如果能够守住海防,侵略者也无法从海上登陆,但是问题在于当时的中国是有海无防,有国无防。
那么19世纪中叶,在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后,清王朝的国防体制已经走向崩溃,调整重建国防成为清政府,就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清廷先后两次,对国防的基本方针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以此来推动晚清国防的转型。那么中国的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也是因此而发展的,晚清他重建国防体制的关键是,修订国防的基本方针,那么这个实质是对国防的方略进行调整,其中重新确定国防重心是先决条件,也是清政府必须首先做出的战略抉择。
19世纪的60年代中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关系出现了暂时缓和的背景下,清廷开始关注国防重建问题,经过清朝统治,就是十余年的徘徊,在1874年,由于日本侵略“台湾”,引发了东南海上危机,再次就是警示晚清统治者,重构国防体系的紧迫性。清朝政府就开始以集合重臣开会,商议国家的防务,判断安全威胁的全新形势,开始对国防方略进行调整,晚清的统治集团,关于国防问题展开的重大讨论,一共有两次,前后相隔了10年,两次所议的重点是不同的。
1875年的国防议是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这次讨论的重点在于,重新确立国防的重心,并要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国防方向,日本的侵台事件对晚清朝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当朝者决定对时局进行全面的审视,并认真筹划相应的对策。1874年11月5日,在与日本签订了《台事专条》的第五天,总理衙门就奏上专折,针对海上方向的威胁,对于这种威胁频繁出现的形势,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应对之策,请上下各有关督府筹议,这六条,或者说这六点对策,主要是要训练官兵,组织部队。
简器就是要制造武器装备,购买武器装备,造船就是造军舰,造商船,筹饷就是要筹备银粮,筹备粮草,用人就是要选拔和使用,能够带兵打仗的人,持久就是制定了这样的方针,不能够一风吹一带过,要持久的坚持下去,那么这些对策提出来之后,就要求,相关的无论是,海防、边防,还有各级的这些官吏进行筹役,那么清政府,他们会听哪一派,或者是哪些人的建议呢?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先聊到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