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尴尬时刻,名人也一样。
比如雷总,在一次发布会上介绍自家的新产品;
过于激动之下,把“一款手机”说成了“一块钢板”。
再比如俞总,在一次演讲中,用水杯的包容性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之时;
一不小心,碰倒了放在自己面前的水杯。
再再比如马总,在外国的一个国际论坛时用英语发表演讲;
却因为讲的不够流畅,被嘲笑。
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刻遇上了突发状况,普通人可能会尴尬地愣住几秒,继而赔笑。
但身居高位之人,不仅心怀包容,拥有大智慧;在化解尴尬这方面,也有一手。
于是,雷总说:“其实我们家不仅做手机,还能做菜刀。”
俞总说:“这就是包容,水杯倒了,我们还能继续交流。”
马总说:“我的英语是自学的,没想到有一天用上了。”
从容、自信、坦荡的言语,巧妙化解了尴尬,还帮助他们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说起尴尬,便有人聊起,白茶在某段时间里也怪尴尬的。
在这段时间里,白茶好似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出现了变化,不再幼稚却也不够成熟。
似是一种青涩又不知所措的状态,令家长们不知如何是好。
《2》
这样的“尴尬期”,在白茶界,真的存在吗?
村姑陈的回答是:白茶,不存在尴尬期。
他人口中所谓白茶的尴尬期,是指白茶在存放一至两年后,内质开始转化。
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以及各类芳香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发生了暂时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让茶友感到,存了一小段时间的白茶,既不如新茶时那般鲜爽,又不如老茶一般醇厚甘甜。
喝起来不顺口,又怕越存越难喝,正像那些家里有个叛逆孩子的家长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好茶是没有尴尬期的。
品质上乘的白茶,在制作过程中非常讲究。
比如,采用日光萎凋工艺,让茶叶中的水分慢慢挥发,同时保留下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
没有人为干预的影响,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富,内含物质转化的过程和谐而又自然。
这样的白茶,满足了品质合格,内质丰富,茶味绝伦的特点,在内含物质转化的过程里也极为顺利。
从清甜鲜爽到醇厚回甘,它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没有突兀或不自在的“尴尬期”。
恰似青春期里“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又情绪稳定,谁看了不夸上两句?
《3》
品质不好的白茶,存放1-2年,滋味下降,再为正常不过了。
这类低品质的白茶在转化的过程中,茶氨酸含量会迅速降低。
茶氨酸一降,鲜味可不就弱了许多?鲜味一弱,苦涩味相对就重了些。
这便引出一些人所谓“白茶存放1-2年,滋味差、不好喝”的言论。
事实上,品质好的白茶,在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存放过程中;
虽不如新茶一般鲜爽,又没到老茶的醇厚甘甜,但恰好融合了新鲜与沉稳的特点。
茶汤稠度适中,柔和又顺滑,入口温润无比。
似是露珠滑过表面细腻的叶片一般,又似晨曦洒在身上一般,温柔而美好。
这1-2年,带给白茶的,是更为清新自然的花香。
花香与毫香相互交织,丰富了白茶身上的香气层次——
既保留了新白茶香气里的清新雅致,又添上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沉稳与韵味。
说这香气稳重,却又没那么稳重;仍有一种轻盈舒适的感觉,细细缠绕于其间。
1-2年陈的白茶,喝起来会带有一种温润的包裹感。
几杯茶下肚,清甜不减,并略有回甘。
如此高品质的白茶,从它们初生起到加入陈白茶的行列,再向着老白茶的目标跃步向前……
这一段段路上,无论哪段历程,皆是风光无限。
《4》
忧心于茶味的下降,不如重视起茶叶的储存问题。
若是储存不好,纵使是最为优质的新白茶,都可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染一身灰。
很多茶友口中所谓“尴尬期”的出现,也恰恰是因为在存茶时存放不得当,导致茶叶的品质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所以,各位茶友在买了新白茶后,想要放在家中储存,还是要注意放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
有条件的,一定要用上经典却又最为实用的三层包装法。
备好铝箔袋、食品级塑料袋和瓦楞纸箱,先把白茶轻轻装入铝袋中,挤掉多余空气,用绳子或夹子封口。
然后,套上一个食品级塑料袋,做二次密封;最后把包好的白茶放入纸箱中,用胶带将纸箱密封起来,不留缝隙。
储存时,注意要让纸箱离墙离地,避免茶叶受潮。
此外,存茶时,要定期检查,但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去开箱。
用上了得当的储存方式,纵使手中买到了品质没那么优质的白茶;
保证不受潮不跑气,内质转化的过程也会顺顺利利。
只有给茶叶们稳定而又舒适的“家”,并且不要过多地去打扰它们的居住环境;
才能让它们无论在茶生的哪一个阶段,都能过得惬意且舒心。
《5》
不好的茶,存下来没了滋味,渡则已,不渡则艰。
若是担忧手中的茶出现这样的阶段,不如在一开始就选高品质的新白茶来存。
手中有好茶,便不必听信网上“尴尬期茶难喝”的说法。
毕竟,好的白茶无惧一切,悠悠然也似茶界霸总,无论遇上什么样的情况,都能轻松化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