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实习生 冯昭元 刘荣磊

7月22日,德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例行吹风会召开,介绍文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近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德州市强化“四链”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关于德州市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市工匠学院建设的意见》等三份文件。

文件起草过程

2024年3月,市产改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省内专业咨询机构,立足德州市产改工作实际,先后组织专题研讨会5场,赴12个县市区及8家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22场,发放调查问卷2359份,与各县市区、部分企业产改工作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职业院校、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及创新工作室联盟、不同类型企业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征求市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单位的意见建议并修改完善。7月,召开市政府与市总工会2024年度联席会议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三份文件,并印发实施。

主要内容

《德州市强化“四链”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开展“五大行动”:

一是党建引领行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产业链党建、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培育有理想、守信念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二是技能强基行动,通过健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载体、完善产业工人引才留才机制,扎实构建基础实、空间大的产业工人发展体系。三是产教融合行动,通过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打造全产业、全周期的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四是建功立业行动,通过强化产业链对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促进作用、推动产业链与各链互融共促,广泛厚植质量高、吸纳强的产业工人承载体系。五是创新赋能行动,通过打造优良创新环境、搭建职工创新创效平台、广泛开展全员创新活动、完善创新政策支撑,着力建设活力足、潜力大的产业工人创新体系。

《关于德州市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有四大任务:一是不断强化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引领。主要包括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深化基层工会改革、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二是提升非公企业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主要包括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引留用、强化非公企业自主评价等四个方面内容。三是推进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建功立业。主要包括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营造创新创效良好环境,畅通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内容。四是提升非公企业职工生活品质。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提高非公企业产业工人薪酬福利待遇,构建和谐共赢劳动关系,鼓励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全力推进“数字工会”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

《关于加强全市工匠学院建设的意见》提出“五大措施”:一是充分调动企业建设,鼓励全市广大企业建设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的企业工匠学院;重点面向全市12条标志性产业链,以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为龙头建设产业链工匠学院。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创新资源整合集聚,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行业协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参与工匠学院建设。三是加强数字化工匠学院建设,结合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建设数字化应用特色工匠学院,培养复合型数字工匠人才。四是强化工匠学院软硬件建设,鼓励开放、有效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软硬件资源,不断提升工匠学院教学硬件设施标准和专业技术设备水平。五是推进工匠学院联盟建设。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高效、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以理事会为议事决策机构,以区域、行业、产业为横向、纵向链条,积极组建各级各类工匠学院联盟。

保障措施

重点从组织领导、强化督导、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建立健全市产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各部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四链”融合、非公企业产改、工匠学院建设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形成齐抓共建、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评估督导方面,组建评估小组,对“四链”融合政策的落实推进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摸清底数、找准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对非公企业产改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对推进非公企业产改成效突出的县(市、区)、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匠学院进行动态管理,将作用发挥不佳、评价不合格、整改措施不力的工匠学院予以摘牌。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方面,整合报、网、微、端、屏等媒体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四链”融合、非公产改、工匠学院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充分调动激发企业和产业工人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良好氛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