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形石(清朝)】(台北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修建。台北故宫收藏了蒋介石从大陆带到台湾的大量文物、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总数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个大类。)肉形石的色峰纹理天然形成,如同一块五花肉。肉形石于康熙年间出土于内蒙阿拉善左旗,后上贡入紫禁城内务府。

【翠玉白菜(清朝)】翠玉白菜最开始是紫禁城永和宫的陈设品,为光绪皇帝大婚时瑾妃陪嫁嫁妆之一。翠玉白菜是与真的白菜非常相似,远远看去如同真的一般。另外,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螽斯,小的则是蝗虫。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名气最大的藏品,它的粉丝众多。(本组照片的文物,都是国宝级文物)

【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北宋)】早在宋代时,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就是国宝级文物,是宋徽宗时代的官窑汝窑瓷器。它呈椭圆形瓷器,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

【龙凤纹玉角形杯(汉朝)】龙纹角杯是饮酒器皿,玉色白里透褐黄,雕工极精细。全器作角杯型,器表浮雕一龙蟠绕,龙体矫健有力,体现了西汉时期工匠们高超的工艺水平。

【金嵌松石珊瑚坛城(清朝)】目前盛装此坛城的是只乾隆年制的精工皮盒,盒盖内贴着一片白绫,绫上以满、汉、蒙、藏四体字纪录着重要史事。此坛城乃是顺治九年(1652)时,由达赖五世从西藏经西宁、内蒙携至中土,供于西黄寺中。

【毛公鼎(西周)】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铸造者为毛公而得名,于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毛公鼎的形制为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最珍贵的部分在于铭文,字数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

【散氏盘(西周)】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二字得名,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散氏盘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反映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

【快雪时晴帖(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怀疑是唐代摹本,乾隆皇帝曾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称为“三希”,因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的“三希堂”得名。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以行书写成,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三希”中的其他两件《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希”不能聚首,让无数专家大呼遗憾惋惜。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清朝)】此杯是乾隆下旨铸造,形制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另外,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永固杯”是皇帝专用饮酒器。该杯子共有四只,乾隆四年的一只、乾隆五年的两只、乾隆六十二年(即嘉庆二年)的一只。

【宗周钟(西周)】宗周钟为周昭王时铸造,用于祭祀或宴请仪式时奏乐,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宗周钟呈标准的合瓦式造型,钟口朝下,为侧面悬挂式的甬钟,整个钟身最突出的装饰是36枚高起的乳突,及下半部装饰的吐舌夔龙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