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冷得让人牙齿打架。可你能想象吗?一百多年前,就在这被白雪覆盖的土地上,差点整个都改姓俄——沙皇俄国人磨刀霍霍,一副“你不给,我抢”架势,想把图们江、鸭绿江以北都变成自己的家。当时的俄罗斯本来是想在西边扩张的,无奈在欧洲碰了一鼻子灰,不服气,但也忌惮英国和法国的联合,转头就把算盘打在了中国的东边。东北得天独厚,地广人稀不说,黑土地还养得起人和牛,俄国人争着想来分这杯羹,甚至扬言要新疆到海参崴“画一线,线以北都是俄国的”,把中国人赶走,全都换成俄国人住。

100多年前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实现领土将达到2600万平方公里

这事儿并不是一时兴起,俄国人能憋大招,十几年二十年地折腾。他们先是假模假样和清政府称兄道弟,其实都是为了逼着签各种坑人的条约,把土地割给自己。只要有什么铁路项目,一准是“修着铁轨、藏着军队”,等到兵油子进来了,还把地界都锁死了。说起来,你在现在的哈尔滨还能看到那些带着欧式尖顶的教堂,当年就是俄国人建的。他们还特意开办俄语学校,连小学都萝卜快把泥的教俄语,走在大街上听见小孩说俄语也不足为奇。俄国人算盘打得精明,用文化去同化,再用武力推过去,想让整个东北都一夜之间成了“小俄罗斯”。

可东北这块地,不止俄国瞄上,日本也一看俄罗斯把势大,又有点“脚踩两个船”的味道,坐不住了。你要说日本那几年是真疯,为了能在东北扎根,他们用的是另一套路数。一桩事儿说起来挺离谱,日军在奉天一带搞什么“开矿送米”的活动,表面上是帮农民,其实是给自己收买人心,顺便调查地形。日本军官专门安排会讲满洲话的“小翻译”,一边和老百姓话家常,一边套人家话。好家伙,谁家田里有煤,哪家山里藏铁矿,他们耳朵里就全有数了。

100多年前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实现领土将达到2600万平方公里

说到这里,差点忘了沙俄那时候到底有多狠。咱们常说“人狠话不多”,俄国是真的“手狠”,在1900年借着清政府要人帮腔平乱,那边说声“出兵”,就上来十八万大兵。结果东北多少村庄鸡犬不留,有次黑龙江江面还没化冻,俄铁骑拉着一批批中国人往江里赶,脚下冰层哗啦啦碎,几万中国人就这么活活淹死。当年叫“虎沙惨案”,大人孩子全被扔进冰窟,没有人性的程度,说起都让人背脊发凉。

俄罗斯那头还一边玩着军事,一边搞些小动作。比如有个故事,说有一次,小城管道里突然流出来的水是带铁锈的,原来俄国兵在那头偷偷采铁矿,借着修水管的名义把铁矿石全刨走了。当地百姓碰上什么事都不敢吭声,怕只要说两句,就得被流放西伯利亚。这种治下的东北,别提多压抑。

100多年前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实现领土将达到2600万平方公里

眼看着俄国步步紧逼,日本人坐不住了。他们不跟你玩暗的,直接来个“明治维新”,把国家资源全投进战争机器,钢铁、炸药一股脑地往东北运。日俄之间,谁也不让谁,打得天昏地暗。这次不光是旅顺那点地方,连吉林、沈阳周边都被折腾得鸡飞狗跳。有一阵子,传说连大沽口的渔民都认得日本军舰长啥样,因为海面上天天飞着炮弹。

战争到底伤筋动骨。俄国士兵是上了战场,但路程太远,一个月坐火车还没到,粮食在路上磨成粉,士兵到了还没歇口气,就要端枪出战。指挥官之间还窝里斗,谁是老大谁听谁的,说了半天,结果前方打仗,后方发命令慢半拍。日本那头就不一样了,士兵训练有素,进攻如猛虎下山。日本不怕死,那是真正“破釜沉舟”,甚至有后备兵自愿给一线冲锋队做“人体肉盾”,宁可牺牲来快速突破俄军防线。后来有批老兵回国,说在奉天战场上,一个班能剩下两个人就算多的了,惨烈程度超出了咱们普通人的想象。

100多年前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实现领土将达到2600万平方公里

说个插曲,日军进攻沈阳时用了本土生产的有轨电车,把弹药和伤员快速前后运送。俄军当时还在用马车,看到电车都傻了眼。战场这种细节,有时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不,日俄海军其实实力本不是悬殊太大,可到了对马海峡,日军用了无线电通讯,俄军还靠信鸽传话,最后一仗下来,俄国主力舰队全军覆没,连带着沙皇自信也灰飞烟灭。

说到日本,他们打赢了,不是给中国撑腰,而是自家抢地。等仗打完,南满铁道公司一成立,日本工人、商人蜂拥而至,整个沈阳、长春每天都有火车拉着日本制的钉耙、锅碗进货。日本还搞起“以工带兵”,各厂里配驻兵,把工厂直接变基地。东北人那年头只敢背后说闲话“出了狼窝进了虎口”。

100多年前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实现领土将达到2600万平方公里

其实,日本和俄国一打仗,各国都在旁边瞧热闹,美国人趁机调停,也是打自己算盘。最后签的那个和约,让俄国人把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拱手送给日本,俄国脸上火辣辣,丢了地还得赔钱,国内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下,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彻底爆发,战后几年里,罢工、游行像春笋一样冒出来。沙皇在冬宫里连夜看报告,急得夜不能寐。农田都荒了,粮价飙升,一些工厂连灯都点不起油,整个国家像是溅了水的火药箱,一点就炸。

不信你看,几年后沙俄倒台就是历史的必然。1917年还没过完,彼得格勒大街上苏维埃的新旗子就满天飘,皇宫被攻陷,几百年帝国一夜垮塌。东北这场争夺,最后不仅让中国苦不堪言,也让俄国走上革命的老路。

中国东北,看上去终于不用当俄罗斯殖民地了,可转身一看,总还是日本的“后花园”。日本在那些年风头出了大头,小小岛国成了列强之一。咱们中国说起来可真憋屈,好像在赌场里玩牌,房子已经被人收了,粮食还全靠别人施舍——国权这词儿,那几年在东北连发音都变得苦涩。局势动荡得很,民国这个新朝一上台,老百姓说“旧官府终于下台了”,可等来的还是风雨飘摇。

故事没完,中国东北命运还在几股势力的拉锯里转着。人说“时势造英雄”,可当时东北百姓,谁活过那段小日子,可能到晚年都忘不掉天边那点俄国血衫和日本战鼓。国土失而复得,失望又重燃——这片黑土地,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睡得踏实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