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记者质问李连杰:“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你们一个个数的吗?”李连杰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羞愧不已。 李连杰1963年出生在北京,家里条件一般,排行老五,上面还有四个哥哥姐姐。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七岁被老师发现身体灵活,送到什刹海体校学武术,从此跟武术结缘。教练吴彬看他有天分,手把手教他长拳、刀术、枪术,训练苦得要命,可他从不喊累。1974年,11岁的他在全国武术比赛拿了少年组冠军,第二年在成年组又摘了全能冠军,小小年纪就崭露头角。 从1975到1979年,他连续五年称霸全国武术赛场,刀枪拳术样样拿手,最牛的一次比赛独揽五块金牌。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他膝盖韧带撕裂还坚持比完,硬气得让人佩服。1980年,他被导演张鑫炎挑中,主演《少林寺》,1982年电影上映,票房1.61亿元,直接掀起武术热。他演的觉远僧人,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成了无数人的偶像。1991年,他跟徐克拍《黄飞鸿》,票房超3000万港元,从此成了功夫电影的招牌。 1998年,他进军好莱坞,拍《致命武器4》,动作戏干净利落,站稳了国际影坛。2002年,他演张艺谋的《英雄》,全球票房1.77亿美元,片酬也涨到千万美元级别。2006年《霍元甲》里,他亲自设计打戏,精益求精。后来他还创立壹基金,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他都冲在救灾一线,扛物资、送水,忙得满头大汗。功夫巨星的名号他担得起,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担当和智慧。 1994年,李连杰带着《方世玉》去日本宣传,活动气氛本来挺热烈,结果一名记者跳出来挑事儿。这人问:“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你们一个个数的吗?”这话听着就来气,明摆着想否认历史事实,挑衅中国人的底线。当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早有定论,日本军队1937年在南京屠杀30多万中国平民,证据有照片、幸存者证词、甚至日本自己的记录,这记者却装聋作哑,非要嘴硬。 李连杰没急着发火,也没长篇大论讲历史,而是冷静地回了一句:“听说战后许多日本女性被迫成为美国兵的‘慰安妇’,你有没有一个一个去问她们的遭遇?”这话乍听简单,可威力巨大。他没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拿日本战后被美国占领时,日本女性被迫做“慰安妇”的史实反问回去。这段历史不光日本人不愿提,美国也避之不及,可偏偏是铁一样的事实。李连杰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逻辑上无懈可击,那记者瞬间就蔫了。 为啥这句反问这么狠?第一,它揭了日本自己的伤疤,二战后日本本土被美军占领,数十万女性被迫沦为“慰安妇”,这事儿日本官方统计过,数据明摆着,跑不掉。第二,它把对方逼进死胡同——如果记者敢说“没数过”,那等于承认自己质疑南京大屠杀的逻辑站不住脚;如果他说“数过”,那更离谱,因为没人会蠢到挨个去问受害者。结果这家伙一句话挤不出来,只能灰溜溜地闭嘴。 这事儿传回国内,老百姓拍手叫好。报纸上写“李连杰用智慧捍卫历史尊严”,街头巷尾都在聊,说他不光拳脚厉害,脑子也够硬。在日本那边,舆论有点乱,有人觉得那记者自找没趣,也有人硬着头皮说李连杰回避问题,但没人敢否认他这句反问的分量。毕竟,历史真相不是靠嘴皮子就能抹掉的。这次交锋过后,李连杰的形象更立体了,不只是打星,还有种民族脊梁的味道。 这件小插曲也让人想到更深的东西。南京大屠杀不是数字游戏,是30多万条人命,是无数家庭的血泪。那记者想用一句挑衅把历史翻过去,可李连杰用事实把他按回原地。俩人交锋不过几秒,却让人看到真相的力量。歪曲历史的人,总觉得自己能忽悠过去,但只要有人站出来怼回去,他们就得现原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