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南亚所副所长
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连续在千亿美元以上高位运行,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经贸合作有望成为中印关系中的闪光点。但需要看到,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印度也针对中资和中国产品采取了不少限制性措施,不利于中印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对于来之不易的经贸合作成果,双方有必要倍加珍惜。
中印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近三年来中印贸易额都在1200亿美元以上,且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外交部消息显示,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62.2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75.4%。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近100%;中国自印度进口183.4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3.5%。
从贸易结构上来看,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矿产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等。相比而言,印度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明显更大,尤其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包括电机及设备、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空调、压缩机等。尽管印度也能在国际市场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产品,但因性价比因素仍倾向于购买中方产品。
不容忽视的是,中印贸易规模虽大,但中国对印度存在近千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顺差,贸易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从中印彼此进出口货物种类分析,中国对印贸易顺差的根源在于两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两国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互补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规模大、品类全,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又因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品类都位居全球前列。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经济改革以来,其经济亦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近年来更是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但在印度经济体系中,第三产业长期占据主体地位,而工业部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为此,2014年印度政府提出“印度制造”等倡议,希望推动制造业年均产值增长12%—14%,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5%提升为25%,把印度打造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当前,距离莫迪提出“印度制造”已有10年。然而,受多重因
印度意识到对华出口产品种类有限,但错误地将对华贸易逆差归咎于所谓“中方市场准入障碍”。印度方面认为,印度大多数农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如制药、IT等,都面临所谓“中方市场准入障碍”,这导致了印度对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值远不如中方对印出口制成品价值。从这一立场出发,印度在中印各层面交流中均提及这一问题,要求中方扩大对印度IT、医药、农作物等产品的市场准入。在双边自贸协定问题上,印度当前对签署中印自贸协定态度消极,认为历史上印度与贸易伙伴签署自贸协定往往导致本国出现贸易逆差。如果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可能导致更多中国商品涌入,甚至会摧毁印度制造业。
近年来,随着美国持续执行“拉印制华”策略,加上中印围绕边界问题发生冲突,印度在经贸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不仅以所谓“威胁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将几乎所有在印度投资和运营的中资手机程序赶出市场,还频繁以合规性调查为手段对小米、vivo等在印手机厂商开出天价罚单。在双边经贸领域,印度也针对中国的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出台了重点限制措施。
当前,中印经贸关系仍能保持上升势头实属不易,双方尤其是印度方面有必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切实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密切经贸合作实现中印彼此的发展雄心。
编审:乐水 蒋新宇 蔡晓娟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