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上海一名豪门少爷提出了关于“光纤通讯”的理论,却被大家嘲笑他是“痴人说梦”。

就是这个大家眼中的“傻子”,却凭一己之力开启了人类通讯时代,就连奥巴马都说“世界欠他一个极大的人情”。

他就是高琨,他的一生无疑是充满荣耀和传奇的,致力于科学研究只为实现曾经的天方夜谭。

拿下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却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暮迟之年被病魔缠身却依然不忘为国家做贡献,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名人的贡献和名声不成正比,高琨的名字绝对赫赫在榜。

名门之后,国之栋梁

1933年,高琨出生于上海一个名门望族,高家是出了名的大家族,他的爷爷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高、革命家高吹万。

高锟(左二)一家

他的父亲南洋大学毕业留美深造回来成为了上海赫赫有名的国际法庭律师,一代翘楚。

小时候高琨跟随父母居住在法租界的一栋三层洋楼中,优渥富裕的生活让他对外界的一切都产生好奇,繁华锦绣十里洋场,他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10岁时,高琨母亲就专门给他请了私教进行国学启蒙,然而小小年纪的高琨确实出了名的“叛逆”,不管文学还是法学他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反而随着时间发展,高琨逐渐迷恋上了化学,中学时期他偷偷躲在家里阁楼中做实验,他自制氯气,造出了烟花和火筒。

对于化学方面高琨算是天赋异禀,看到儿子如此痴迷父亲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高坤手中的化学药品大多都是易燃易爆,高琨也因其捅出不少篓子。

记忆犹新的一次是高琨利用泥和自制化学物质手搓出了一颗炸弹丸, 没成想炸弹丸威力无比,其中含有的氰化物差点毒害全城百姓。

也正是这次意外父亲明令禁止他不允许做实验,但这并没有磨灭探索的兴趣,很快他就迷上了无线电。

十几岁时他利用四处捡来的电子器件成功组装了一台老式真空收音机,并真的收到了电台广播,也正是这次实验的成功为他后来在电子通讯上的成就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在他眼中物理世界就像巨大的万花筒,吸引着他不断前行。

1948年,15岁的高琨跟随父母搬迁至香港生活,仅仅两年他便以全港前十的成绩成功考入香港大学。

但由于上世纪50年代港大并不具备电气工程研究,为此他又远赴英国伍尔维奇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

异国他乡高坤独自一人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电信通讯研究,1957年高坤毕业被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录取担任工程师。

至此这位年仅24岁的富家少爷成为了人们羡慕的“金领”,而这也为他后来的光纤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痴人说梦”,开启人类通讯时代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往往是历经多年,理论实践反复推导验证最终才得以成功,而这对高坤来说正是他的日常生活。

高琨刚进入公司,恰逢当时通讯行业进入瓶颈期,时代发展迅速使得当下原有的技术早已不能满足通讯需求。

信号减弱、衰退等各种原因频繁出现,科学家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但最终都一无所获,科学技术进入瓶颈期,想要突破这一局限就必须有新的方向。

为此有科学家提出利用激光代替电流,在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但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证明,人类虽已进入激光时代但激光光源本身就是高频信号,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信号衰减速度持续增长并无法保证长距离传输。

这项弊端也再次阻碍了光纤通讯前进的脚步,但此时高坤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利用纯净玻璃为载体尝试光的传输呢”?

然而对于他的想法权威们却是冷言相对,高琨收到了各路冷艳嘲讽,更有人说他是痴人说梦,直指他是来自中国的“傻子”,怎么可能有完美的玻璃能实现光传输呢?

人嘲凿凿,甚嚣尘上,倔强的高琨越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他就越要做出一番成绩来。

于是他调转方向开始不断寻找研究激光在透明材料介质中的传输,开始不断研究不断调整,查阅资料发现透明材料也存在一项很大的问题——衰率过大,达不到远距离传输。

而衰率过大正是因为透明材料中含有杂质所导致,也就是说只有找到纯净的材质就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输,如此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1966年,高琨将这一发现整理成一篇《介电波导管的光波传送》论文,文章中他提到了自己的想法和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

文章已经发表引起了不晓得轰动,但在大多数人眼中他只是个来自中国寂寂无名的研究员,毫无疑问高坤收到的依然是来自各方的嘲讽和冷言相对。

但实际上这篇论文在多年后成为了上世纪通讯领域的“引路人”,也正是从此之后正是开启了光纤通讯时代的大门,改变了人类科技,而论文的提出者高坤此时仅33岁。

因为想法大胆,当时社会根本没有厂家和企业愿意投出帮助高坤研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时代,高琨陷入了被动。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放弃,他热爱科学,他心底深处始终有着想法,一定要研制出来纯净的玻璃载体。

之后他开始游历各国寻找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直到他遇见了美国的康宁公司,于是在康宁公司的帮助下高坤和物理学家唐纳德,化学家罗伯特·毛瑞尔开启了玻璃净化研究。

一个科学家彻底变成了殚精竭力的玻璃专家,几年时间他跑遍了全世界各地寻找纯净玻璃,他四处碰壁但从未放弃。

1970年康宁公司制造出了高纯度玻璃纤维,1976年美国亚特兰大打开了世界第一条光纤通讯系统,至此人类彻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毫无疑问,高琨成功了,但没人知道鲜花和荣誉的簇拥下高坤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可困苦。

置身科学回馈家国

功成名就,高琨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光纤之父”,此时他也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回到祖国。

1987年高坤回到阔别多年的土地,担任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任职期间他专心致力于研究和教育,先后开设多个研究主题和学院。

高琨(左一)

高琨任教的几年时间,可以说为香港中大后来成为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致力要让香港的通讯工程成为内体通往世界的踏板。

1991年在高琨的带领下,香港中文大学租用卫星电缆直接连接到了美国太空总署,实现了香港连接全球互联网。

1996年高坤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对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和物理研究事业的肯定。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2003年高琨被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渐渐地他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荣誉和辉煌事业,他变得健忘,眼神浑浊,不会说话了。

2009年,高琨因在光纤传输和通讯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领奖当天,高琨站在香港大学讲堂内接受荣荣誉,但此时的他再也无法感受曾经的成就和花团锦簇。

2018年高坤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奥巴马评价他说“是他的出现改变了世界”,高琨的一生无疑是荣耀和艰辛的。

他对科研做出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喧嚣之中,高琨永远都是平静坚定的,他的故事也永远被我们铭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