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豪兄 讲述/赵云章

我年轻时,在家乡石龙镇沙池村务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并不愿意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总想有个出路跳出农门,但在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农村孩子没有太多出路,没有太多选择。
其实,我读高中时,成绩尚可,但高考时没发挥好,一败涂地,名落孙山。
我没打算复读,一来,担心复读后仍没考上,承担更大压力;二来,家里条件一般,想早点出来干活。
我上面有个哥哥,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一直在家干农活。后来他拜师学了泥瓦匠,收入尚可,还娶了温柔贤惠的嫂子,生了一儿一女,虽然辛苦,小日子过得还挺幸福。
哥哥走的路,为我指明了方向,无非也是学门手艺,娶个姑娘,过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1990年春天,我刚满22岁,经人介绍,去师傅家送了烟酒等礼品,准备拜师学木匠。
村里的支书带来一个消息,沙池小学要招两个代课老师,他知道我读过高中,成绩尚可,问我愿不愿意去。
这一下我犯难了,在家和父母哥嫂商量,是学木匠还是去学校代课。
父亲的意思是,我的身子骨有点偏弱,去学校做代课老师,比较合适点,说不定以后有可能转正。至于学木匠,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大不了到时不想代课了再去学木匠也不迟。
母亲和哥嫂也认同父亲的说法,我也倾向于去学校代课,于是就这样拍板了,和木匠师傅说了一声,我去学校报到了。

学校的老师都好相处,虽然我是代课老师,心理上有些低人一等,但老师们明面上对我还算客气,至于背地里多少有些看不起我,我心知肚明,也认为很正常。
我教两个班的数学课,上班了一段时间,我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中等偏上,没有掉链子,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还认可我的教学能力。
我性格平和,为人热情,和老师们的关系相处融洽,从没有发生过争吵。
因为我年轻,有干劲,上课时也摸索出一些小方法,比如讲些小故事,和学生互动,寓教于乐,学生们也挺喜欢我。
在学校宽松的环境下,我做得挺顺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心中怀着一份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转正,成为公办老师,解决工作问题。
就是有一点,让我多少有些不痛快,但也无可奈何。
学校的李校长是我们那里常说的“半边户”,就是说,李校长是公办老师,他的妻子是个普通的农妇,家里种了一些田地。李校长贵为校长,周末要回家帮妻子干农活。
李校长喜欢使唤人去他家干活,但又不好意思喊别的老师,就把目光盯在我们两个代课老师身上。
另一个代课老师是个刚成家的女老师,李校长自然不方便喊她,于是,我就成了李校长经常使唤的对象。

每到周末,李校长总是喊我去他家干活,让我很苦恼,也无法拒绝。
我承认,李校长平时对我还算关照,学校有些福利发放,他也没忘掉我这个代课老师。
我也承认,我在农村摸爬滚打数年,对耕地耙田、插秧割谷等农活比较擅长,也不会感到多吃力。
但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就是周末这点空余时间,我自家里也有活要干。即便家里没活干,我外出见见朋友同学,或躺在家里看看书,不香吗?
牢骚归牢骚,李校长每次喊我,我还是屁颠屁颠要去的,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五月刚过,到了插秧的时节,我打算星期天在家帮父母一天。
星期六上完课,我推着自行车,正准备回家,李校长喊住我,我知道没好事。
果然,他开口对我说,星期天去他家插秧。
我有些为难,说道:“有些不巧,明天我正打算帮我家里插秧。〞
李校长哈哈一笑,说道:“小赵,明天先帮我家吧。你父母身体好,做习惯了,你家里还有哥嫂呢,我家里就我老婆和女儿,我身体差,也做不了什么事。”
见他这样讲,我也无话可说,只好答应他,明天星期天去他家帮忙。
次日早晨,我换了一身紧凑的工作服,骑着自行车,前往李校长家。到了他们村口,我直接去了李校长家的稻田,多次去他家干活,我也熟门熟路了。
刚走到稻田,李校长一家三口也到了,他们对我客气一番。

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和李校长去秧田里扯秧,挑秧到稻田,李校长的妻子和女儿在稻田里插秧。
秧苗挑过来差不多了,我和李校长也加入了插秧的队伍,四个人前前后后,忙得不亦乐乎。
半个小时后,李校长起身对我说:“小赵,我现在去镇上办点事,前几天和人约好了,不去不行,辛苦你了,等下在我家吃饭。”
我点点头,心里暗想,他就会找理由偷懒,这一去不到半下午不会回来。
他向田岸边走去,一边吩咐他妻子等会多炒两个菜,留我吃饭。
李校长的妻子嘴里唠叨个没完,说他就会偷懒,李校长装做没听到,快步离开了。
李校长的女儿在一旁偷笑,对她老爸见怪不怪。
因为我来过李校长家多次,有时和他女儿一起干活,简单聊过几次,对她并不陌生。

她叫李琳枝,二十一二岁,眉清目秀,身材婀娜,据说她也是高考落榜,不愿意再复读,在家里帮她母亲干农活,也不想去学校代课,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李校长也挺无奈,作为老教师,却无法培养
独生女儿上大学,觉得面上无关。
后来他也想开了,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到时他女儿有份好姻缘,小日子过得幸福,他也知足了。
我插秧的水平不错,很快插了绿油油的一片,不输给李琳枝和她母亲。
她母亲不停称赞我能干,又会教书,又会做农活,夸得我有些不好意思。
快到十二点了,李琳枝的母亲先回去做饭,吩咐李琳枝,大约一个小时后,带我回家吃饭。
她走了后,我也放松多了,和李琳枝左一句右一句聊了起来。
我们聊的无外乎是当时流行的歌曲和电影,彼此的兴趣爱好,今后有什么打算,聊得还挺投机。
李琳枝性格外向,似乎什么都愿意对我说,把我当成老熟人。
她告诉我,她是独生女,对父母不放心,她有个想法,不想嫁出去,想找个上门女婿。她也知道,大多数男子并不想当上门女婿,觉得没面子,因此她也只是这样想,到时候该嫁出去还是要嫁出去。
我不好接她的话,自己也没有此类经验,很快又说到别的话题。
一个小时后,她喊我随她回家吃饭,她走前面,我走后面,她时不时回头和我说两句。
看到她走起路来风摆杨柳、婀娜多姿的背影,我脸上有些发烫,有种异样的感觉。
突然,她回头对我说:“赵老师,你愿意做上门女婿吗?我只是好奇,想问问。”
我没有过多考虑,大大咧咧地说:“也不是不行,只要姑娘家有钱,面子不重要,反正我有两兄弟,哥哥结婚有孩子了。”
她哈哈一笑,犹豫了一下,又说道:“那我再问你,你愿意来我家上门吗?先说清楚,我家可没钱。”
没想到她性格如此泼辣大胆,她这一问,我有些发慌,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我知道,一个姑娘家,对一个年轻男子能说出这种话,说明她心里还是喜欢我。
虽然和她交往不多,我倒挺喜欢她的这种直白性格。
我的家庭条件就这样,家里有个哥哥,父母已有了孙子,能去她家上门未尝不可。
况且,被一个姑娘家指着鼻子问,我一个男子汉,还畏畏缩缩,也挺没面子。
想到这里,我脱口而出:“可以啊,不过事先声明,我经常要回去帮帮我父母,不能让他们不好想,平白无故少了个儿子。而且,你的爸妈会不会同意,还不一定。〞
她笑着说:“估计我爸妈求之不得,至于你经常回你父母家看看,帮助干干活,那是人之常情,况且两家隔得也不远,我没意见。”
说话之间,到了她家,上桌吃饭,她母亲不停劝我吃菜,对一切都蒙在鼓里,我和李琳枝相视而笑。

下午干活时,李琳枝脸红红的,总是在一旁偷偷看我,脸上带着笑意。
收工时已是傍晚,李校长才慢悠悠地回来,又被他妻子说了一顿,一脸讪笑。
他自然不会想到,他出去短短大半天,我和他女儿的关系突飞猛进。
当我和李琳枝的关系在李校长夫妇面前公开时,他们很吃惊,也并不反对。毕竟我同意做上门女婿,人品也不差,他们何乐而不为?
我父母起先不高兴,我反复做他们的工作,他们也无奈同意了,只希望我能幸福。
我和李琳枝成家后,先后生了两个孩子,一个随她姓,一个随我姓,两家人都挺高兴。
幸运的是,后来我赶上末班车,托国家政策的福,有幸转正了,也不枉我兢兢业业从教多年。
如今,岳父早退休了,和岳母在乡下安度晚年。两边的老人身体都还硬朗,到处走动,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也是家庭之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