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殖民时代,亚非拉广大地区先后被西方列强纳入其殖民势力范围。为了满足快速抵达上述殖民领地的战略需要,西方国家开始着手研制新型海上装备,这就是兼具火力打击和航行性能的巡洋舰。

早在二战时期,巡洋舰被各参战国广泛利用,形成大发展格局,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其逐步被淘汰。不过苏联当年研制的一款巡洋舰却得以保留,成为延续这类装备辉煌的重要标志,它就是基洛夫级巡洋舰。

据悉,苏联曾研制了三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它们分别是基洛夫号、伏龙芝号以及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作为人类至今最大规模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长宽分别为250米和28米,拥有2.4万吨巨大排水量,是仅次于航母的最大战舰。值得注意的是,该款巡洋舰以核动力为推进力量,能几乎满足无限航程。在正常巡航时,基洛夫巡洋舰需要借助900多名舰员来操控,其人员配置之庞大超乎想象!

从火力方面来看,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搭载400多枚各式导弹,这在确保其强大攻击力的基础上,足以让其获得武库舰的称号,甚至能与航母一较高低!不过在目标探测方面,该巡洋舰却显得实力不足。据悉,基洛夫巡洋舰安装了三坐标雷达,能在366公里的有效作战半径内探测大型战机,但无法有效侦测海面信息。然而如果联想到苏联在电子设备系统方面的弱势传统的话,上述情况可谓“情有可原”,其实在那个年代里基洛夫巡洋舰已算是不错了!

据了解,苏联在研制该巡洋舰期间曾有过一些趣事,比如为反击时任领导人赫鲁晓夫不重视海军建设的思想,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趁着对方下台之际迅速启动了大批战舰研发项目,报复性的推出了航母、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等装备。而在勃日列涅夫上台后,苏联海军为迎合其造价规模尽可能大的需求,开启了基洛夫级巡洋舰的升级改造,将其吨位提高至2.4万吨,同时还为巡洋舰装上了核动力系统。于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巡洋舰诞生了。不过受建造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基洛夫巡洋舰后来并未真正发挥出关键作用,成了“鸡肋”的存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