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随着A股市场回暖,险资持续入场,持有上市基金规模增长近两倍,成为推动A股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外资也在加速布局,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过去年全年,显示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信心。公募基金对二季度A股市场的表现普遍持乐观态度,预计市场将获得有力支撑。

险资持续入场 持有上市基金规模增长近两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险资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险资持有上市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1582.44亿份,较2022年底的528.84亿份增长近两倍,成为推动A股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

险资的投资策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股票ETF、REITs等热门产品成为险资布局的重点领域。平安人寿等险资巨头在这一领域尤为活跃,其新进持有的多只ETF基金规模庞大,显示出强烈的增配意愿。截至2023年末,平安人寿旗下各类账户合计持有上市基金约637.27亿份,占险资持有总规模的四成以上。2023年末,平安人寿新进持有23.73亿份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21.67亿份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13.70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11.24亿份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

华金证券分析人士指出,ETF具有规模效应、低费用和交易便利性等优势,是险资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理想工具。数据显示,险资累计持有公募REITs数量达到12.27亿份,同比增长超过35%,中金普洛斯REIT和建信中关村REIT是险资持有量最大的两只产品。在低利率环境及非标资产收益下滑的背景下,险资积极响应监管政策,通过股票ETF和REITs等标准化产品,寻求长期资金入市的机会,以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指出,尽管在偿付能力、利润表影响和投资收益等方面存在分歧,但2024年险资依然具有较强的入市意愿。

华创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徐康预计在当前“资产荒”形势下,非标资产的角色可能发生变化,部分险资有望继续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特别是在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高ROE的资产类别中寻找投资机会,力求在监管规定范围内最大化投资回报。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作为险资持仓规模的“双巨头”,旗下账户合计持有近千亿份基金,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权益资产配置规模。

外资加速布局 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过去年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在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截至4月2日,2024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金额666.05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海外大型中国股票基金也在积极加仓,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日获北向资金净买入较多的个股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美的集团、中际旭创、招商银行、北方华创、中国平安、长江电力、中国中免;截至2024年4月2日获北向资金净卖出较多的个股为药明康德、隆基绿能、长安汽车、工业富联、东方财富、比亚迪、迈瑞医疗、立讯精密、TCL中环、万华化学。其中,贵州茅台获69.33亿元资金净买入,药明康德遭遇净流出80.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主动管理中国股票基金近期调仓换股动作频繁,富达国际旗舰中国基金等更是大幅加仓中国互联网巨头。此外,部分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ETF也获得资金净流入,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基金看好二季度A股表现

公募基金对二季度A股市场的表现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经济数据的回暖,A股市场有望获得有力支撑。

就经济基本面来看,国泰基金表示在全球制造业进入补库周期的带动下,国内经济具备结构性亮点。更长期看,2024年国内经济是一个寻求长期转型和中期企稳的过程。

在兴业基金看来,国内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复苏有迹可循。从国内指标来看,目前不少指标已到阶段性低位,也有部分指标已经见底回升。因此,整体A股市场没有明显利空,市场预计仍会呈现上行机会。

A股市场方面,平安基金认为“经济基本面预期以修复为主,股市有望同步上修。同时,预计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从‘分母端’支撑股市。”

国泰基金持“从估值上看,股票资产性价比处于极高水平”的看法。

湘财基金表示,短期对市场保持中性态度,随着后续经济数据的回暖,看好市场二季度表现。理由是市场呈现震荡调整格局,行业轮动速度较快,周期板块和科技板块交替强势。短期资金交易情绪或有所降温,较多资金处于观望状态。另外,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我国在持续发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经济动能正在不断壮大。因此,虽然短期市场震荡但中长期维度依然维持乐观向上的判断。

可以看出,险资持续流入A股、外资积极入市以及公募基金对二季度市场的乐观预期,显示出机构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