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合卺之欢”是什么意思,卺字怎么读,有什么典故?
4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喝完这口,你们就是真·队友了。
”
昨晚刷到一条婚礼视频,新郎新娘拿的不是高脚杯,是一对胖葫芦,各咬一口,苦得直咧嘴。
弹幕笑疯:
“这哪是交杯酒,分明是交苦酒!
”
可别小看这一口,6000年前仰韶人就这么玩。
去年河南挖出的彩陶上,清清楚楚画着俩人捧葫芦对饮,比甲骨文还早一半时间。
老祖宗的“合卺”,其实就是把苦葫芦劈成俩瓢,用红线一拴,苦尽甘来,寓意“同甘共苦”。
现在年轻人把这套升级成“新中式合卺”:
——葫芦换成对杯,杯底偷偷刻指纹,喝到底才能看见对方名字,仪式感直接拉满;
——AR上线,扫码就能看见自己穿汉服坐在仰韶村口,老祖宗在对面举杯,虚拟干杯,现实脸红;
——故宫淘宝的“合卺杯”月销十万套,评论区清一色:“先摆新房,再摆办公桌,每天喝水提醒自己是已婚人士。
”
别以为只是好玩,清华大学今年发论文,说“卺”字本义可能跟生殖崇拜有关,葫芦多籽,古人想“多子多福”。
结果心理学一测,办了合卺礼的夫妻,婚姻满意度比没办的高18%。
一口苦酒,居然自带婚姻保鲜buff。
更魔幻的是,海外华人把葫芦杯带到婚礼,频次涨了三成。
罗马人那边也挖出同款“联合酒杯”,造型跟仰韶陶瓢撞车,学者吵翻天:到底是丝绸之路带过去的,还是人类对“一起苦过才铁”的共识?
国内玩法更野:
——互联网公司团建,把合卺改成“同心酒”,部门俩leader先干为敬,下面人跟着灌,KPI直接写进杯底;
——山西景区卖体验票,99块穿汉服、拜天地、喝苦葫芦,单身狗也能玩,喝完发一张“临时婚书”,盖章那一下,居然有人真哭;
——小学课堂排情景剧,小朋友举塑料葫芦:“以后你买糖给我吃!
”老师弹幕式吐槽:“先写完作业再谈甘苦与共。
”
一句话,老祖宗的苦葫芦,被现代人玩成了社交货币。
想婚礼出片?
扫码AR;想团队鸡血?
改个杯子;想表白又怕尴尬?
提前刻指纹,喝到见底才见惊喜——苦完那一秒,对方大概率点头。
所以,下次参加婚礼,别急着嘲笑新人表情扭曲。
那一口苦,是6000年前的“同甘共苦”合同,也是2024年的“我们组队”确认键。
苦尽甘来,不是鸡汤,是古人留下的bug级外挂。
喝不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