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的三要素大家都很熟悉,三个要点,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对这三要素的看法和认识,供各位参考。
日前重读《结网》,其中看到熟悉的“用户体验三要素”,想拎出来再给大伙推荐推荐的。关于用户体验的方法论有很多,作者提到的是简单易记的用户体验三要素,“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我记得我以前在起点学院讲课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三个点去讲用户体验。甚至于在我总结出这三个点的时候,都没意识到我应该是很早就在《结网》上看到的(侧面说明是学进去了哈哈)。
一、“别让我等”
这个好理解,就是产品的响应要够快。这里第一反应肯定是性能优化手段。但我更想讲体验方面的优化。以书里的“真实世界投射法”电梯为例:如何提升乘客等电梯的体验?我们当然可以通过优化调度算法让电梯的响应变得更快。但是从体验来看,当用户按了电梯的按钮之后,按钮也会立刻点亮,告诉用户他的请求已经被接受了,其实这个就是一种缓解用户等待焦虑的手段。因为我们要知道,“等”,是一个主观感受,它由绝对的性能表现和用户的心理感知所共同构成。所以我们在做优化的时候,一方面是性能的优化,另一方面就是用户体验上面的优化。
二、“别让我想”
这个是个很经典的说法,当年就有经典的书籍《Don’t make me think》。像马化腾、张小龙这样的大佬都推荐过这本书。书的内容暂且不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重新阅读后再给大家分享),其实从书名来看,就是不需要让用户去思考,这其实和马化腾所说的“对一个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是同一个意思。产品的整个用户体验流程,用户上来要完成的任务,都是有一个明确的指导。这一点上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上,都有比较多的例子,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三、“别让我烦”
这个是我想重点聊的。有不少的产品经理,会认为减少交互步骤,就是减少用户烦燥。毕竟,“奥卡姆剃刀定律”摆在那儿。就是所谓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又或者你可能听过的另外一个版本,叫做“less is more”。那是不是产品体验越简单越简洁就越好呢?我得唱唱反调了,我看未必。
我们想想看,在真实生活当中,你身边肯定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位、房间的东西都是杂乱不堪的。在外人看来会说“哇,你这里怎么乱七八糟的”。但是呢,他们自己却可以在里面很快地找到他需要的东西。就这里给我们一个启发,这其实是一种无需思考的过程。并不是说收拾的越简洁就越好的,有些时候你需要的东西就在你手边,你可以随手的拿到,那就可以做到“别让我烦”。
这种在现实中实现路径最短的、不用去思考的下意识动作,其实这个映射到互联网产品,就是当一个产品结构已经为用户所熟悉的时候,任何的改动都要慎重。当然不是说不能改,但要循序渐进地改。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3年下半年的飞书7.0的大改版,一下子对整个结构作了很大的改动,引发了一波用户吐槽。其实整个改版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就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这里另外一例子就是微信,微信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是有13年了。但它的主体架构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别让我烦”。就是你十年前是怎么用微信的,你现在还是怎么用。这就是不需要让用户在使用流程里面来回去折腾,来回去需要选择。
四、总结
应该说,上面的用户体验三要素,是无法涵盖全部用户体验情况的,充其量只是给到一个方向性的参考。但我一直认为吧,能知道一个模型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并且真正地通过反复运用来加深对其理解,比学习一百个模型要重要得多。用户体验三要素,作为产品经理日常用来衡量自己产品,还是足够好用的,值得推荐。
作者:产品经理崇生,公众号:崇生的黑板报
本文由 @产品经理崇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