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在七月的贵阳待上几天,会发现这里和别的地方夏天不太一样。

早上出门,穿短袖会觉得有点凉,得搭件薄外套,中午太阳最足的时候,站在树荫下,风一吹还是凉快的,不会像有些地方那样烤得人难受。

街上的公交车大多开着窗户,很少见开空调的,当地人逛商场,也很少有人抱怨热,有时候还会看到有人把外套搭在胳膊上,说是里面空调开得有点低。

中国一个“夏天阴凉”的省份,盛夏多数是20-26℃,纵享清凉

不少人提到贵阳凉快,下意识的就会觉得这里的“海拔高、树多”,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的秘密是这里有一套完整的“立体降温系统”。

当地的苗岭、乌蒙山余脉等山脉环绕着整个城市,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外部的热浪隔绝开来。

再加上贵阳海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贵阳的本身气温就比低海拔的地区要低上很多。

而且山区的植被还有水汽蒸发带来的湿润气流,也能起到“降温”的好效果。

之所以说这里有一套完整的循环系统,是因为贵阳的地下溶洞更像个“天然冰箱”。

贵阳地下像白龙洞、盘龙洞一类的溶洞较多,洞内几乎常年保持在15.8℃。

洞内的冷空气会通过岩石缝隙持续向地表渗透,给当地人消暑降温。

中国一个“夏天阴凉”的省份,盛夏多数是20-26℃,纵享清凉

还有空中的云也给当地夏天的凉爽助力,贵阳年均阴雨日数达180天,夏季的云量尤其多,云朵就代表着太阳辐射强度变低,人体表层会感觉到的“晒”也会不断变弱。

贵阳的这种“立体系统”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让“凉”变得稳定且温和,不像昆明“早晚温差大到穿脱衣服”,也不像六盘水“凉得有点偏冷”,而是一种“恒温式”的凉。

这里白天大多不会超过26℃,晚上会维持在18℃上下,这种稳定性可以说是非常宜居了。

同时,不同于别的省份,贵州贵阳的夏天还有它独到的生活细节。

其中最明显的应该是“衣物时差”了,六月的贵阳商场,薄外套和短袖的销量几乎持平,本地人经常早上穿外套,中午脱下来搭在胳膊上,傍晚再穿上。

中国一个“夏天阴凉”的省份,盛夏多数是20-26℃,纵享清凉

其他城市几乎六月,短袖就已经换成了吊带背心。

而且菜市场里的画面也和别的省份不同,其他省份去早市买菜都尽量的赶早,怕菜一到中午就会被大太阳给晒蔫了。

贵阳却不一样,在菜摊上买了菜之后,到下午还能保持“刚摘的”样子,就连食物保存的时间就更长,毕竟20多℃的室温本身就是蔬菜和食物的最好“保鲜柜”。

贵阳的气温让不少外省人羡慕,但这里可不只是适合避暑来旅游。

当地的风景名胜美得不用多说,可不少人不知道,这里的生产力也是“得天独厚”。

比如,食品加工业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明显,夏季凉爽的气温接近部分食品加工所需的适宜温度。

中国一个“夏天阴凉”的省份,盛夏多数是20-26℃,纵享清凉

像辣椒、蔬菜等原料在加工前的暂存环节,不需要额外投入大量制冷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耗成本。

同时,稳定的中温环境还有助于像酸汤一类的发酵类食品生产控制,虽然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基础温控设备,但整体运营成本会比较高温地区更低。

另外,苹果、华为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可不只是因为电价,更因为这里的“自然冷却时长”比较长,在实际散热时无需全部依靠机械制冷,自然冷却在其中还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当地的这种“凉爽生产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靠大量人为投入得来的,而是大自然的馈赠,而这种“天然优势”也让贵阳在产业竞争中多了一张隐形的牌。

至于为什么说贵州的凉爽是“独一份”?

中国一个“夏天阴凉”的省份,盛夏多数是20-26℃,纵享清凉

因为我们国内凉快的地方不少,但几乎没有像贵阳这样“凉得恰到好处”的地方。

其实昆明也很凉快,但和昆明比,贵阳胜在“湿度友好”,昆明夏季湿度较低,不少去过当地的游客都反映当地空气偏干,如果做不好防晒和保湿的话,很容易出现皮肤脱皮的状况。

但是贵阳的湿度却比较稳定,是人体表层较为舒适的区间,所以哪怕贵阳和昆明的凉爽程度相同,但是空气中的湿润程度还是贵阳要更胜一筹。

还有承德,承德的凉爽集中在避暑山庄周边,离开景区就变热,但贵阳却是“全城同凉”,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温度上下幅度不大,让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同样的凉爽。

所以这种“平衡感”才是贵阳最核心的竞争力,它的凉爽是在地理、生态、气候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上”的凉。


参考资料:

2024投资热点城市丨贵阳:走进爽爽的贵阳 ,一路“黔”行,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澎湃新闻2024-8-3019:11上海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投资热点城市丨贵阳:走进爽爽的贵阳 ,一路“黔”行,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 今日头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