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16年冬天,北京东单,末代豫亲王的母亲站在王府门前,最后看了一眼那对趴着的石狮子。
这座传承了近300年的铁帽子王府,即将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个从未踏足中国的美国人。
王府末路
多铎死的时候才36岁。
这位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一生征战无数,他追杀李自成,攻下西安;他血洗扬州,屠城十日。
顺治皇帝特许他府前的石狮子是卧狮,意思是这位功臣太累了,连狮子都可以躺着休息。
豫王府占地150亩,整座王府横跨东单三条胡同,把街道硬生生隔成两半。围墙高达一丈三尺,北京人说"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
王府的正门面阔五间,大殿建在月台之上,东西两侧各有三进院落,后面是七间后寝,十三间后罩房,格局仿照紫禁城,分外朝内廷。
大殿叫银安殿,按规制建在须弥座上,为了挡住外人视线,围墙必须加高。这就是"豫王府的墙"的由来。
传说乾隆皇帝常来豫王府下棋。有一次,君臣对弈,五比五平局,乾隆说:"朕准你府墙加高三尺!"豫王很高兴,后来他才明白,这是把自己关得更严实了。

铁帽子王的意思是,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普通王爷的后代,每继承一次就降一级。豫王不用,可铁帽子也会生锈。
多尔衮死后,多铎受牵连被追降为郡王,虽然乾隆年间恢复了亲王爵位,可家道已经开始败落。
14位豫王中,有4位失去了亲王衔,到了民国二年,末代豫亲王端镇继位时才4岁。
清朝已经灭亡了,紫禁城里的小皇帝溥仪,自己都朝不保夕。
国库早就不发俸禄了,偌大的王府,每天开门就要花钱。修缮费、人工费、日常开销,像无底洞,端镇的母亲愁得整夜睡不着。
王府里值钱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古董字画,一件件流入琉璃厂,可这些钱,也只够维持几个月。
府里的下人开始逃跑,曾经热闹的王府,变得冷冷清清,杂草从石缝里长出来,爬满了台阶。
就在这时候,一个美国人的代理人找上门来。
石油大王的算盘
约翰·洛克菲勒16岁辍学,他在克里夫兰的码头找了六个星期的工作,终于当上了会计助手。第一份薪水6美元,他拿出6%捐给慈善机构,10美分给教堂的穷人。
他买了一本红色小册子,记录每一笔收支,这个习惯保持了一辈子。

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个游医,经常不在家,母亲是虔诚的浸礼会教徒,每个星期天都带他去教堂,6岁的洛克菲勒在教堂里找到了安慰。
1863年,他给去中国的传教士团捐了钱,同一年,他把第一桶煤油卖到了中国。
1870年,洛克菲勒创办标准石油公司,十年后,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他成了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可财富增长太快了,他的助手盖茨写信说:"你的财富如雪崩一样排山倒海,你必须跟上,否则它将碾碎你和你的子孙"。
洛克菲勒信奉浸礼会,他说:"上帝给了我赚钱的能力,让我用之于人类的福祉"。可每天找他要钱的人太多了,牧师盖茨告诉他:"你需要科学式给予"。
什么是科学式给予?不是给钱就完事,要授人以渔。

1901年,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成立,几年内就取得突破性成果。1890年,他资助建立了芝加哥大学。
1913年5月,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首批资金1亿美元。这是美国第一个现代基金会,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慈善机构。
为什么选择中国?1909年,洛克菲勒派出考察团,他们走遍中国十几个城市,报告说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机会空前绝后。
美国每720人有一位医生,中国每12万人才有一位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医生。
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0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5%,鼠疫、霍乱、天花肆虐。
1914年,第二个考察团出发。这次目标是在中国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为什么是医学?考察团认为,发展"科学医学"是影响中国最有效的途径。
他们相信,医学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考察团看中了北京的协和医学堂,这是英美教会1906年创办的。1915年,基金会用20万美元买下医学堂,可地方太小,隔壁就是豫王府,占地正好。
谈判很顺利,豫王府要价12.5万美元,基金会觉得合理,1916年末,交易完成。
消息传出,整个北京都震动了,洋人买王府,这是头一遭。
挖出来的秘密
拆除工程开始了。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拆掉雕梁画栋,建筑设计师柯立芝看着心疼:"这么美的建筑要被毁掉,实在可惜"。可没办法,木结构不防火,也不适合做医院。

柯立芝是美国顶尖建筑师,基金会给他三个要求,考虑功能、体现中国特色、控制成本。
1917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工人挖到地下三尺,铁锹碰到了硬物,继续挖,是一个大缸,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元宝。
每个元宝都包着红绸布,上面还有年号。
工头立即停工,派人通知美国监工,监工赶来一看,也傻眼了。
消息很快传开,又挖出了第二缸、第三缸。有金元宝,有银元宝,还有各种首饰古玩,甚至还有一些宫廷器物,看样子是明朝的。
有人说,这些财宝可能来自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他曾住在这里,李自成进京时被迫交出300万两白银。

这是历代豫王的私房钱。每一代都偷偷埋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可传到后代,谁也不知道祖上到底埋了多少,埋在哪里。
工地上围满了看热闹的北京人,大家议论纷纷:"美国人要发财了!"
也有人说:"这是豫王家的东西,应该还给他们"。
现场的美国人面面相觑,按照买卖合同,地下的东西算谁的?
工程负责人给纽约发了电报。
消息传到美国,洛克菲勒的回复很简单:"是谁的就用于谁"。
所有挖出的财宝,全部用于医院建设。

这个决定让北京人刮目相看,要知道,这些财宝的价值,可能超过了买王府的钱。
有人算过账,光是黄金就有几千两,按当时的价格,至少值几十万美元。
工程继续,从1917年到1921年,整整四年,原本预算100万到150万美元,最后花了750万美元,加上后续投入,总计4800万美元。
什么概念?当时美国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投资是700万美元,协和的投入,是美国顶级大学的近7倍。
工程用了20万个工时,最多的时候,工地上有3000名工人同时施工。
新建了14座中国宫殿式的建筑,所有的设备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连马桶、地板、门锁,都是从美国运来的。

门锁上刻着"YALE"。
X光机是德国最新型号,手术室的无影灯,在中国是第一次出现,图书馆订阅了全世界所有重要的医学期刊。
医院的锅炉房,能同时供应整个建筑群的暖气,这在当时的北京,简直是奇迹。
永恒的遗产
1921年9月16日,协和医院开幕。
小洛克菲勒坐船一个多月赶到北京,他穿着黑色礼服,手拿礼帽,站在协和的台阶上。
他在典礼上说了一句话,至今还刻在协和的墙上:"西方医学只有被中国人接管,成为中国生活的一部分,才有用处"。
开幕典礼持续了一周,280多名欧美学者云集北京,唯一受邀演讲的中国人是伍连德,他刚刚扑灭了东北鼠疫。
伍连德的演讲题目是《论肺鼠疫》,他用流利的英语,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协和的第一届毕业生只有3个人。
不是招不到学生,是标准太严格,八年制教育,每年都要淘汰,20年间,协和只毕业了311人。
第一年招了9个学生,毕业时只剩3个,淘汰率超过60%。
可这311人,改变了中国医学。
林巧稚在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她一生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她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张孝骞
张孝骞创立了中国胃肠病学,他的56个小本本,记录了数万病例。
黄家驷
黄家驷开创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学科的奠基人。
协和不只培养精英。
医院设立了社会服务部,穷人看不起病,可以减费、免费或分期付款。社工会做家访,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穷人叫它"救命部"。
董炳琨回忆,协和是两种人最多的医院。一种是达官贵人,一种是走投无路的穷人。
孙中山在这里去世,梁启超在这里做肾切除手术,同时,无数穷苦百姓在这里获得新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协和病逝,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9年,梁启超也在这里离世,他曾写道:"协和代表了中国医学的希望"。
1941年,日军占领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在东堂子胡同开了个小诊所,8年间留下8887份完整病历。
1951年,新中国接管协和。
小洛克菲勒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不过是换了一种管理而已"。他说得对,协和的精神没有变。
严谨、博精、创新、奉献,这八个字,从1921年到今天,一直没变。
今天走进协和,还能看到当年的建筑,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的石狮子已经不是豫王府的那对了。
新的石狮子是站着的。

有人问,洛克菲勒为什么要在中国投入这么多钱?
一个相信上帝的石油大王,想用金钱创造永恒的价值,他做到了。协和医院培养的医生,救活的人命,已经无法计算。
那些埋在豫王府地下的金银财宝,如果不被挖出来,永远只是死物,被用来建医院,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
正如洛克菲勒说的:"是谁的就用于谁"。
这些财宝原本属于中国,现在,它们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属于中国。
百年过去,协和依然是中国最好的医院,每天,上万名患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不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埋着多少秘密。
他们只知道,这里能治好病。
这就够了。
今天的协和,已经扩建到52万平方米,可那些老建筑还在,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一块砖,都有故事,每一扇门,都见证过生死。
这就是协和,一个美国人用4800万美元,给中国留下的永恒遗产。
参考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百年院史》,北京协和医院院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年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