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的“地震预警”App,一直都对安卓系统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现在却宣布“和苹果达成了相关协议”,仅向苹果系统用户收取10元/年的服务费。
       一些网友认为,如此歧视性做法,对于苹果用户显示不公;但更有意思的是,却有很多非苹果系统用户,更多地将矛头对准了“果粉”们,在网上花样百出地疯狂群嘲他们。
       其实,软件收费本身,越来越成为非常正常的事情——“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即使所谓的“免费软件”,其实,也终究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这次“地震预警”App收费,本也是寻常事——因为,类似软件也大都收费,但其引发争议的焦点,显然在于“安卓系统不收费,收费只收苹果系统”,这有点“看人下菜”的做法,才是引发争论的根源所在。


       当然,这也与苹果公司大有关系——因为,所谓的“苹果税”,就是靠着这些入驻软件的抽成所得,此地震软件与苹果能达成协议,则APP和苹果显然会是一种“双赢”局面。
       但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就会感觉到,又一次被“故意或恶意地针对了”!
       特别是很多非苹果系统的用户,如此狂欢式地火上浇油,这算是他们对中国的“果粉”,又找到了一个可以伤口上撒盐的机会。
       很多人如此嘲讽道:“苹果用户又不差钱,这点儿年费,还不是毛毛雨嘛!”“喜欢美国人的苹果,正好为你们跪舔的美帝奉献美元了”“使用苹果者,不都是既有钱又高智商的人吗?现在正好,苹果可以抽取你们的‘智商税’了”云云。
       从这些嘲讽“果粉”的五花八门论调中,其实不难发现:人们讥讽的并不是收费APP与苹果这两家公司,如此的区别对待之不公,反而是针对使用苹果的中国消费者,且上升到“意识形态”的癫狂地步,同时,还隐含着国人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的浓厚“仇富心理”。


       “苹果税”真是“智商税”吗?事情的本源与逻辑,真是如此吗?显然,这种认知太过肤浅与可笑了。
       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对外贸易有关,那么,如果都以这些嘲讽苹果用户的态度与逻辑对待世界贸易,则外国人也要将中国的商品,当作收割韭菜的“智商税”吗?——这样的话,大家就会走向“双输”的局面了。
       对于一个能依法进入中国生产、经营与销售的产品,其就不应带有人为按在身上的“原罪性”!
       使用苹果产品,国家不允许吗?如果依法可以,则国人选择这些优质外国产品,就是正常的市场消费行为。这只不过是人们通过比较,购买了适合自己的商品而已。
       使用安卓系统的用户,并非必然比使用苹果的用户更高级、更高贵,更不能做为一个人“爱国与否”的标准——华为老总任正非亲口承认,他就爱用苹果手机,难道也要将任总打成“不爱国”吗?


       其实,即使是安卓系统,本也源于西方国家,难道我们都要进行抵制吗?而我们国产的软件,也基本上是在安卓开源之下,踩着巨人的肩膀而来——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使用苹果系统,就等于不爱国”,也不是什么“被收割了智商税”。
       其次,人们选择产品,主要是寻求适合自己消费能力、水平与价值的商品,这只是极为普通和正常的消费行为,而并不是拿钱去彰显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把市场消费行为变成了“政治正确”的测试剂。
       所以,将使用苹果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视作“卖国贼”,骂成“大殖子”,这显然是一种盲目排外的心理在作怪,其与我们的市场经济政策、理念与法规,是完全相悖、格格不入。
       我们当然可以提倡使用国货品牌——但这不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消费,而只能是个人的选择自由,且这跟什么意识形态、政治正确并不沾边。


       如果硬是要人为地对抗、抵制外国产品,那不仅会伤及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全球商家,本质上,也是在背刺中国经济的发展。试想: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搞引进外资,难道引进来的这些国外品牌,目的就是让一些人用于抵制的吗?
       这家APP向苹果系统用户收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常事情,反倒是一些人,认为是逮住了嘲讽、羞辱“苹果粉”的大好机会,开始对他们进行360度无死角地笑话,并将痛下杀手的痛点,铆定在本质是“仇富与排外”的两大焦点上!
       关于“排外思维”,在我们这个自以为“中”的国度,也是很有传统。如果这样自绝于外,那何必还要改革开放呢?还不如一夜回到四十年前,或者,学我们的东北邻居,不就得了?
       只是,就像司马南、陈平们那样,别看他们嘴里“反美”喊得震天响,且对北边的两个邻居,也是疯狂卖力地支持,甚至喊出了“谁敢影响两国关系,格杀勿论”的血腥威吓口号,但君可见,司马南在“鹅鹅鹅”或“曹县”那儿,买房置业了吗?让妻儿去那儿生活学习了呢?


       “嘴上说不要,身体上很诚实”——如果苹果产品一无是处,人们会傻到非要买性价比差的外国产品吗?事实上,当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开始超越了外国品牌后,不用任何人动员,相信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理性消费本国产品了。同理,为何他们践行着“去美是生活”?这就是内心诚实的最佳折射!
       而“仇富心理”,在不少人的浅薄认知中,总是爱将“平均主义”给绝对化,“均贫富”思维深入国人的骨髓。
       所以,现在我们提出“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与理想,一些人就认为:应回到过去的“吃大锅饭”,搞完全平均主义的那一套;而对于相对的贫富差距、阶层的现实分化,便完全无法容忍,这其实,就等于完全自绝与市场经济了,也显然已被历史规律证明,那是行不通的一条死胡同。
       而“排外思维”的产生,既与我们的传统固化思想有关,也与当下的社会、教育等环境、土壤相关,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已让中国真正发展和进步的现实面前,如果我们仍在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就等于重回落后、失败的旧路、老路上去了。
       竟然还会有如此多的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许,真的应了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句话:“当你深入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有时还真的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呢!”【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