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县长,现在抓四风抓得严啊。”

“老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要学会变通。”

某县的副县长彭某到下属的镇检查完后拒绝了镇长去镇政府食堂的邀请,他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吃公款”,还可以“吃公函”啊。

一、

彭县长农村出身,拿某电视剧的话来讲就是,“农民出身,穷怕了。”

在参军退役后先是被安排到了天然气公司工作,后在政府部门工作。

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是腐败的料子,几乎上都是环境造成的,最初的他也在天然气公司矜矜业业,到了政府部门也是抗住压力,在各个部门锻炼自己的能力。

但是利益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没有坚守住底线就会被“温水煮青蛙”。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彭县长有两个爱好,喝酒和打麻将,一些“商人”就看中了这点,在严抓四风的时候还有所收敛,但是后面又抓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吃公函”。

在没有严抓四风之前,彭县长就交了许多朋友,比如,通过一次土地招标认识的卓某,他让下面给的价格可是远低于国家要求的价格,还比如,用了四通电话就从各个开发商那搞定了经销商两千万的单子,他本人也收到了十万元的“回扣”。

这样随便招呼一下,就有一年工资的回报的事情让他着迷。

但是抓四风下来了,他喝白酒这个爱好不能被满足了。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1. 已经解决几个月没有喝到上好白酒的他在办公桌上只觉得抓心挠肝,这个时候一通电话打了过来。

“彭县,我这到了一箱上好的白酒,我们兄弟伙来吃一顿嘛。”

“不去,不去,去干嘛,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我坚决杜绝这种行为!”

“彭县,只是一个家庭会议,我家这在开家庭聚会,都是兄弟,参加一下家庭聚会不碍事。”

彭县长觉得在理,参加一下兄弟的家庭聚会又不碍事,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参加了蒋某夫妻的家庭聚会。

家庭聚会是在一个秘密会所举行的。

这个会所很隐秘,是在一个小区里面,不仅装修精致还有定制的门禁系统,不是熟人根本进不去,而且每天就接待一桌,即隐秘而且理由又“正当”,彭县很满意。

二、

在觥筹交错间,蒋某就开始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他想要城北那块地的工程,作为礼尚往来,这些高档的烟酒以及吃饭的费用就被蒋某包了。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对于彭县长来说简直不是一个事情。

而蒋某这边,刚刚开始是一些烟酒以及叫彭县长吃饭,后面就是大额的现金和银行卡。

彭县长能够安排一方面是因为虽然不是“一把手”,但是对于管理工程这一块确实说得上话的。

正所谓贪腐都是向上腐蚀的,尤其是吃喝这方面,领导带头组局,上行下效,手底下的人自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并且他们也发现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手段+空白公函。

机关单位是有管理规定的,公务外出需要接待的,派出单位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而这个接待报销费应当是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可以说,“无函不接待”“无函不报销”是公务接待中的“硬杠杠”。

但是真的应证了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彭县长发现利用空白公函或者虚假公函等等方式来套取公款,比如一个支队书记可以向外单位索要多份“空白公函”,直接虚构接待的事项,然后报销自己私底下去接待,违规吃喝的费用。

不过彭县长这边玩得就更加的花哨。

三、

  1. 彭县长去手底下的一个镇做视察。

这个镇在搞经济开发区,其GDP也是县里面数一数二的,彭县长知道,这里面的油水很大,当初的工程就是在这里。

但是这个镇长有点“木楞”,在彭县长看来有点不知道变通。

临近饭点,镇长邀请彭县长去政府的食堂吃饭,镇长说,价格实惠,荤素塔配。

彭县长撇撇嘴。

“老李,走,去饭店吃顿好的。”

“彭县长,现在抓四风抓得严啊。”

“老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要学会变通。”

彭县长直接让下属的利用镇长的名义,对他发出公函接待的申请,报销这方面也是进行拆分,一次吃饭超标准了,那么就报多次,这样就不会超标准了。

镇长被彭县长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搞的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想了一下,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不同意,彭县长可能会给他穿小鞋。

镇长这种举动也可以说是上了彭县长的船,彭县长对于这种“变通”的举动也很满意。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他认为聚会吃饭才有人脉,吃顿便饭是拓展个人社交圈、朋友圈的重要途径,可以借着吃吃喝喝把“生人”变成“熟人”。

比如他认识的某个副市长就是有一个名为“逍遥”的微信群,群里谈论的都是吃喝玩乐之事,每天都有老板排长队请他吃饭喝酒。

桌上的菜价、酒价体现的是自己的身价,只有大吃大喝才成哥们儿。

并且,彭县长不但是帮外人,也帮“自己人”。

他给自己“班子”里面的人发各种“福利”,让他们都“听招呼”,自己能够“说了算”,四年就搞了一百多万元。

把工厂的工程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在竞标的时候暗示别人这个项目上面的预定了,或者直接“预定”,比如在房地产领域,让手下的人将项目拆分,直接绕开竞标的程序,以竞争性谈判方式安排给周某独家承揽。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四、

后面,靠着自己的“班底”,彭县长不但被动的受贿,还主动的贪污。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授意商人朋友通过虚构新丰街道绿化工程项目,套取政府财政资金共25万元,成功后,他还等待了许久,看看风向。

但是最后也没有人发现他,上级没发觉,手底下的人没有反应,彭县长的胆子就开始大了。

于是,他继续指使相熟的企业老板准备好假合同、假发票,安排分管领导以“清淤掏堰”“道路绿化”等项目名义违规套取财政资金共170余万元。

所以对于彭县长的执政成绩,班子成员全部给出了“好评”,无一人检举反映。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政坛里面有自己的班子,商界里面自然也要有自己的“钱袋子”。

彭县长让朋友曾某找项目,自己替他行方便,比如,他发现建筑行业的油水很多,就让曾某当自己的“白手套”,利用曾某得名义入股,最后股份一人一半,但是其实这其中彭县长并没有付钱。

曾某也考试彭县长的“照顾”,多次违规获得了不少工程项目。

不只是有“白手套”,还有商界朋友。

之前贿赂的商界“朋友”都是高档烟酒,这次彭县长要股份。

黄某找到彭县长想要土地出让和建厂方面的“帮助”,而彭县长就借此占了黄某50%的股份,而这个出资的钱,自然也是黄某以感谢费的名义代出。

他认为,这种隐蔽式的、有包装的行贿,安全的同时又不失面子,收下就收下了。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但是行贿就是行贿,不管怎么包装,都掩藏不了其圈钱交易的事实。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在随后曾某被调查后,也一带牵扯出来了彭县长。

最后,彭县长被开除公职,并交给监察机关处置,被依法判处了有期徒刑。

五、

关于这种吃喝问题为什么一直都禁绝不了,纪委曾经有一篇文章说了几点。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一是认为这是扭曲了历史文化造成的,不少干部拿“食文化”和“酒文化”为借口,谈项目、迎检查、办公事等都放到了酒桌上。

利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自己的利益交换。

这些人“喝的是酒,喷的是口水,讲的是关系,办的是事情”,希望借酒来增深感情,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水到渠成。

不良社会风气也是一大原因,认为吃点喝点是人之常情,无酒不成席,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法不责众。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没有饭局,反而会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酒桌上办的事情越多,底线就越是往下掉,以至于最后没有底线。

侥幸心里也是禁绝不断的重要原因,比如认为吃喝的场所隐私,别人发现不了,比如认为让老板付钱,也查不到钱款的来源。

有的干部自作聪明地认为“吃喝风”穿上了隐身衣,只要“嘴巴一抹,了无痕迹”,就能逃避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

还有的受到了“心理绑架”的裹挟,碍于朋友、老乡的情面聚了不该聚的餐,实则是难过“友情关”,更轻信熟人朋友不会出卖自己,觉得偶尔吃一顿被查风险不大。

种种心里和动机都让酒桌上的“吃喝”不断,“事情”不断。

禁绝这种现象,还要久久为功,彭县长这种县长,越少越好,没有最好。

参考资料:

央视网《焦点访谈:“吃心”不改 纠风不停》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湖南日报《“美食家”局长:我走过最长的套路,是你的“饭局”……|漫说纪法》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四川监察委员会《破除违规吃喝的“局”》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央视新闻《反“四风”不止步 什么是“吃公函”?主要表现有哪些?》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澎湃新闻《四川一原副县长落马忏悔:曾4通电话获10万,“随便招呼一下就有一年工资的回报”》

故事:副县长到镇检查工作,镇长建议在镇大灶吃饭,副县长:去饭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