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威特艾哈迈迪省一栋公寓发生火灾,造成至少49人死亡,其中42人为印度劳工,另有50名印度劳工受伤。

科威特大火

如此重大的伤亡,引发了科威特和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刚刚赢得第三任期的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他和死者的亲人感同身受,并祝愿伤者早日康复,总理救济基金将向每位死者的家属赔偿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7万余元。

事故同样引起了其他海湾国家的关注,因为这些国家都高度依赖外籍尤其是印度劳工。数据显示,科威特全国常住人口一共49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比近70%,在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外籍劳工的占比更是超过85%。

众所周知,海湾国家大多因丰富的油气资源较为富裕,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很有钱,没人愿意从事中低端服务业,这些工作都由来自东南亚和南亚的外籍劳工担任,而印度作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更是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仅在海湾五国,印度劳工的规模将近700万,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印度的海外劳工总数更是高达1600万,他们每年能给国家带来近900亿美元的侨汇,印度也因此被称为“打工皇帝”。

是的,这些印度儿童也是劳工

印度向海外输出劳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的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满世界殖民扩张,奈何自身体量太小,不足以镇守覆盖全球的殖民地势力范围,于是就把目光瞄准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印度。

最先被招募的印度人是士兵,尤其以锡克教为主,也就是戴着花花绿绿的头巾的印度人,直到现在,英国军队中依然有不少锡克教士兵。

相比于英国本土白人士兵,印度士兵便宜又听话,其他行业看到了,也纷纷招募印度人,可以说哪里有英国人,哪里就有印度人,印度劳工的足迹遍布了英国的殖民地。

比如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印度裔能够成为这个国家的最大族裔,就是得益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在毛里求斯大批种植甘蔗,英国又是坑蒙拐骗,又是威逼利诱,引入了不少印度劳工,后者一代代繁衍至今,成为鸠占鹊巢的典范。

如果当年输出那么多劳工是因为迫不得已,那么在印度早已独立并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今天,为何还会有那么多印度人出国谋生呢?

英国军队中的锡克教士兵

很简单,因为国内找不到工作呗。从纸面数据来看,印度的失业率其实不算高,在2022-2023财年,该国失业率降至3.2%,但这个数字包括了家族企业中的无偿工作和临时工,就连农村女性帮家里干农活也算进去了,水分不是一般的高。

印度人找不到工作并非是结构性的,比如嫌弃薪资不高,想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而是他们根本就没得选,属于硬性失业,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不足以提供与人口相匹配的岗位数量。

2019年印度铁路公司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岗位大多是清洁工、维修工这种低端服务业。一般来说,这种又脏又累的工作都没几个人愿意干,大多是没有退休金的中老年人,结果印度却硬生生地报成了公务员考试,报录比高达301:1。

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印度缺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国家独立之初,印度就选择了捷径,制造业还没发展起来,就搞起了服务业。服务业的附加值比较高是不假,但显然无法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

要想满足印度巨大人口规模的就业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进印度制造,这也是莫迪政府一直在做的事,但受制于复杂的劳动法、不稳定的政策环境、糟糕的基建等因素,印度迟迟无法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找不到工作的印度人

与此同时,印度的大财团也更倾向于投资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产业,比如组装手机等,资本家只关注自身的财富有没有增长,没人真心发展实业,制造业自然难有进步。

工作岗位少也就算了,工资还低,根据2018年公布的数据,印度国民平均工资仅为人民币1300元,寒窗苦读十几载,结果还没回家种地赚得多,以至于大批劳动力宁愿回村也不愿留在大城市。

大城市能留住人的前提是,有更多机会,显然,印度的大城市并不满足这一点,而农村因为补贴和福利多,物价也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能好过一点。

但农村也没有那么多地可以种,与其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还不如外出谋生,虽然辛苦,起码工资比印度同等岗位高得多。因此,别说是卡塔尔、阿联酋这种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了,就算是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印度人也趋之若鹜。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吊销了9万名巴勒斯坦劳工的许可证,只能从其他国家寻找可以替代的劳动力,便宜又好用的印度劳工就成了最佳选择。

远赴以色列的印度劳工

以色列在印度的招聘计划是1万名,结果超过5.9万人报名,竞争十分激烈。挤破了脑袋要去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干活,不是因为印度劳工不怕死,而是他们别无选择。

来自低种姓家庭的阿曼一语道出真相,反正没工作迟早也要饿死,既然人人都要死,为什么不赚得多一点再死呢?

这并非夸大其词,是真的有印度劳工在以色列遇袭身亡。今年3月,一位名叫麦克斯韦的印度劳工就死于针对以色列北部的导弹袭击,年仅30岁,多位以色列高官出席了他的葬礼,这大概是麦克斯韦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作为赔偿,以色列会向他的家人提供一笔可观的抚恤金,而这又成为更多印度劳工奔赴以色列的动力源泉。对印度来说,这是不幸的,也是可耻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