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宋雪涛,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本次出口退税或是国内经济转型的一个体现。出口退税本质上是通过补贴海外消费者来提高企业出口商品竞争力。但是随着中国竞争能力的提高,国内可以在保持出口优势的情况下,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出口税负转移至海外消费国,而财政压力的缓和也能够用于增加本国居民福利。另外,对出口退税的精细化管理也能够引导国内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部分行业出清。
2024 年11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决定取消铝材、铜材以及部分油脂产品退税,同时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出口退税简单来说就是将产品在国内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既符合国际惯例(法国、德国、韩国等都规定本国出口商品为零税率),也不构成贸易补贴(符合1994 年《关税贸易总协定》和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规定)。
中国自 1985 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几经调整后目前出口货物免征消费税,增值税也完全退还(部分规定商品除外)。
2015 年后,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出口退税降低了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了出口竞争力、稳定了外贸和就业的同时(2023 年中国出口占GDP的19%左右,外贸带动就业人数达到了1.8亿人6),本质上也是用国内的财政补贴海外的消费者,以获得更大的出口份额。
2023 年中国出口退税规模为1.7万亿,占当年增值税和财税收入的24.7%和9.5%。除了部分“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商品外,大部分出口商品为零税率。
目前国内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平均出口退税率为7.2%(按照退税规模占出口金额比重估算)。大规模的退税和地方对出口企业给予的额外补贴,也容易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利润承压。
随着中国出口商品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取消出口退税并不会损伤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从细分商品上看,2023 年中国有 5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 30%,有 16.5%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50%,有9.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80%。
适度降低这些具有强竞争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不会降低中国相关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以 2021 年中国取消钢材出口退税为例,虽然在取消出口退税后出口钢材数量一度明显下滑,但是 2022 年之后中国钢材出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出口量迅速回升,钢材占全球的出口份额也从2021 年的12%上行至2023 年的14.5%。出口退税并没有造成钢铁出口的长期竞争力下滑。
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有利于推动低效率企业的产能出清,修复高效率企业的利润率。
出口退税率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水平,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让竞争力弱、对出口退税依赖度高的企业退出市场,提高行业集中度,竞争力强、效率高的企业反而受益,提高盈利能力。
除了出口退税外,地方政府的其他各类补贴也在清理退出。此前公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也明确禁止相关单位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其核心目 的也是为了推动企业经营市场化水平提高。
此次降低光伏、电池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或也表明政府意在推动行业出清。受地方政府补贴、出口退税等因素影响,光伏、电池等行业存在不少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此次除了降低行业出口退税率之外,2024年工信部也发布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等文件,对相关行业进行治理。
降低或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将出口税负转嫁给国外消费者,有利于缓和当前国内面临的财税压力。伴随着土地财政退坡,中国当前面临的财政收支压力较大,2024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81亿元,同比下降1.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5462亿元,同比下降19%。
调整出口退税只是一个开端,代表了经济转型的深入和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在保持出口优势的情况下,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出口税负转移至海外消费国,缓和财政压力,增加本国居民福利,统一大市场,推动过剩产能出清。
这也和此前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大方向相呼应。此前三中全会在制度公平、放开准入、提高效率、重塑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详见《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的改革之路》,2024.07.22)。此次调整出口退税制度也符合了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出口低于预期,关注后续出口退税情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