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1912年2月,清末帝溥仪逊位,颁布退位诏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大到一国疆域,中到文字语言,小到民俗文化,我们或多或少总能看到清朝的影子。

当然,在国内看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什么,而在国外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大清亡了一百多年后,直至今天,德国的一座小镇却还过着富有大清特色的生活。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小镇叫做迪特福特(Dietfurt),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全镇共有6000多居民。这些居民长着地地道道的德国面孔,但却言毕自称“中国人”,而且还以此自居。不仅如此,这座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打上了东方的烙印。 首先,这些居民以“巴伐利亚的中国人”自称,他们仰慕中国文化,镇子里有好几处中文学校和博物馆;他们认可中文,尽管没有多少人会说,甚至还将中文列为当地的“官方语言”。

其次,这个小镇最隆重的节日不是圣诞节或是感恩节等西方节日,而是为期一天的“中国狂欢节”。在狂欢节上,居民穿唐装,玩龙灯,放鞭炮,俨然是中国人的节日。有人说了,这些在国外的唐人街也经常看到,会不会是当地的中国人组织的呢?其实,狂欢节的组织者却是地地道道的迪特福特人,即便是参与也绝少看到华人的身影。在这一天,他们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身披清代龙袍的“皇帝”乘坐八抬大轿,巡视迪特福特全城。皇帝的周围有“太监”簇拥,也有“御林军”的开道,俨然一副大清皇帝出行的画面。

当然,这个“皇帝”并非真正的皇帝,而是居民砸金蛋砸出来的。居民一旦被选中,便终身为皇帝,除非自己死去,然后进行下次的砸选。迪特福特的“中国狂欢节”绝非居民临时起意恶搞,而是有着80多年的历史了。 迪特福特距离中国上万公里,受中国影响也小,为何居民过起了大清生活呢? 综合各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古代镇里的居民为了避税躲在镇里,城墙高筑,久而久之就有了“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内”的说法。二是话说数百年前,迪特福特人便与中国人做生意,他们不仅喜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还迷恋上了中国文化,时间久了便以中国人自居,而且还过起了中国人的生活。至于为何用清朝的文化符号,大概是迪特福特人认识了解中国时正值清朝最鼎盛的时期。

以上说法虽然言之凿凿,但有不能使人信服。通过文献记载,可以肯定的是,早在1869年就有迪特富特地区是“中国人区”的说法,1928年迪特富特狂欢节里首次有了中国元素,1954年出现了“皇帝”。随着中国的强大,我们相信迪特富特狂欢节的中国元素必将越来越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