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音公司最近持续陷入航空安全风波。从天上到地下的一系列丑闻,令“神通广大”的波音公司一时间也有点手足无措。
据环球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
(BBC)3月12日的报道,波音公司一名前员工3月9日被发现在美国一家酒店停车场内身亡,事件正在调查中。报道说,这名前员工在去世前的一段日子里对波音公司的生产标准和安全问题提出担忧,他在针对波音公司的法律诉讼中充当了“吹哨人”角色。这名前员工去世之际,波音正因多个型号飞机发生安全事故受到外界关注和质疑。
麻烦接踵而至
先说天上的。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MAX9飞机舱门在空中炸出一个大洞,迫使飞机紧急降落波特兰机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初步调查表明,必须安装的四个用于固定门塞的关键螺栓没有安装。3月4日,美联航一架波音737起飞后不久因引擎起火被迫紧急降落,美联航事后称,引擎吸入了起飞前机场上散落的塑料气泡膜。3月6日、7日、8日均有波音飞机事故报道。
最近的3月11日,一架隶属于一家智利航空公司的波音787-9客机从澳大利亚悉尼飞往新西兰奥克兰,途中突然高度骤降,约50人受伤,其中12人送院,一人伤势严重。据报道,事发时一个飞行仪器发生故障,导致飞机暂时失控,“仪表出现一些空白”。算下来,仅在3月4日到3月11日的8天里,波音就曝出了5起安全事故。
再说地面。3月12日,《纽约时报》独家披露,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为期六周的审计中发现,负责建造波音737MAX机身的专属供应商违规使用普通的市售液体肥皂充当安装MAX客机门密封条的润滑剂,并使用湿粗棉布进行清理。
FAA审计报告显示,波音公司在与737Max生产相关的89项产品审核中,有33项未通过,而这家供应商在13项审核中未通过7项。FAA所指出的大多数问题都涉及制造人员不遵守既定程序,还有一些涉及质量控制的问题。
然而,最大的地面新闻莫过于“波音吹哨人” 的神秘死亡。
这名前员工名叫巴奈特,现年62岁,曾为波音担任质量经理32年,自2010年起在北查尔斯顿工厂担任波音787系列客机的质量经理。2019年,他告诉BBC,压力之下的工人故意在生产线上的飞机上安装不合格的零件,他还发现氧气系统存在严重问题,这可能意味着四分之一的呼吸面罩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工作。他指出,在排除隐患前草率推动生产“意味着组装过程会很仓促,安全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波音公司矢口否认,但FAA2017年的一项审查证实,工厂内至少有53个“不合格”零件的位置不明,这些零件被视为丢失。波音公司被勒令采取补救行动。
2017年巴奈特退休后,一直和波音公司展开长期司法诉讼。3月9日,他被发现死于查尔斯顿酒店停车场一辆卡车里,死因暂时宣布为“疑似自杀”,死前几天他还忙于为针对波音的举报人诉讼提供证词。
▲资料图:在美国华盛顿,一名手举波音737MAX飞机失事遇难者照片的女子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落泪。图/新华社
股价“跌跌不休”
长期以来,美国航空监管部门因对波音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纵容饱受诟病,近年来不得不有所加强。
先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主席批评波音公司未能向该机构正在进行的调查及时提供所要求的人员姓名和关键记录,继而美国交通部长3月11日公开表示,鉴于波音公司面临多项政府调查,该公司“需要围绕安全和生产质量进行‘重大转变’”;FAA局长则表示,他希望该公司能够“在未来90天内制定一份非常详细的计划,以解决现有的质量问题”。
1月5日事故发生后,FAA已紧急禁止波音继续生产737MAX系列,并于2月底责成波音公司在90天内制订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计划。3月初,FAA又宣布已对波音公司完成前述为期六周的审计,发现“该公司涉嫌多次未能遵守制造质量控制要求”。
一系列丑闻似乎已开始影响波音公司的市场表现。2024年前两个月,波音共交付54架客机,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空客同期数据(79架)。
737系列的运营大户——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日前表示,由于MAX系列交付困难,该公司将不得不削减今年运力计划。另一架737系列大户美联航稍早时宣布将把737MAX10客机从机队计划中删除,最新消息称,美联航已正式通知波音“退票”,转购空客A321填补空缺。
无独有偶,达美航空3月10日也对彭博社吐槽“我们订的MAX10弄不好要到2027年才能收到”,市场已等不起了。
金融市场也作出了相应反应,连日来波音股价“跌跌不休”,而空客股价则如跷跷板般上扬。
▲资料图:在美国华盛顿州伦顿市波音工厂航拍的波音737Max系列飞机。图/新华社
波音为何“嘴硬”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波音公司仍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几年来让无数人不满的“嘴硬”和“头铁”。
针对FAA迄今最严厉的审计报告,和被风评为“弱智到滑稽”的“门塞事件”细节曝光,波音公司发言人以简短且老生常谈的一纸声明“推挡”:“我们将继续实施变革并制定全面的行动计划,以加强安全和质量,并建立我们的客户及其乘客的信心。”
当《纽约时报》援引FAA审计报告披露“肥皂事件”后,波音CEO坚称该公司“始终遵循FAA要求”“我们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但在网上发起“抵制波音客机”的许多网民并不买账,他们指出,这些几年来听腻的“套话”无非是换一种语气强调“我们很清楚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去做”。
尽管“吹哨人”巴奈特曝料后,波音宣称改变了内部报告做法,引入了“大声说出来”政策,鼓励员工报告制造过程中的错误。但最近的一份专家小组审查报告显示,波音未能使该系统的运行方式确保员工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并且不会因提出质量问题而受到报复。而巴奈特之死则让所谓“大声说出来”新政变得更缺乏说服力。
许多分析家指出,波音公司之所以面对滔天丑闻有恃无恐,是因为其深知:一方面,波音公司对当前陷入困局的美国制造业而言“大到不能倒”;另一方面,在干线客机方面,市场如今仅剩下波音和空客两大“全谱系”制造商互为竞争对手,波音再如何丑闻迭出,市场也不敢轻易将所有筹码押在空客一家身上。且空客生产线早已排起长龙,此时“换庄”,接新机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事实上,即便如此狼狈,波音2月仍新增订单15架——同期空客因产能饱和仅新增两架。或许正鉴于此,波音公司首席财务官2月才敢于在航空航天与国防会议上“顶风”表示“我们只需让供应链和我们自己的工厂稳定并不断发展,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CNN报道指出,尽管出了这么多问题,但美国监管部门仍在对波音手下留情。它们仍继续允许涉事型号的飞机飞行。这表明该机构和飞机制造商并不认为问题严重到需要立即停止飞行。
正是这种微妙的格局,造成了如今耐人寻味的怪相:焦头烂额的波音对天上地下的纷纷丑闻无可奈何,但民航客机市场和乘客也对有恃无恐的波音无可奈何。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
“低彩礼可第一顺位择校”,缘何引发争议 | 新京报快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