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7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得的不是绝症,就是心梗。”
小张已经记不清第几次听到120调度台说“心肌梗死”这四个字了。
这一次,小张的父亲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送到医院时,心率已经不稳。抢救后虽然转危为安,但医生的一句话,却让他久久难忘:“如果你爸不是平时做了这3件事,可能就挺不过来了。”
这并不是个例。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心肌梗死患者超过80万人,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超过60%。而在所有确诊后能稳定活过75岁的患者中,大多数都做对了几件关键的事。
心梗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能在确诊后活得长,靠的也不是运气,而是选择。
那么,医生口中“能活过75岁”的心梗患者,到底做了哪3件事?
第一件事:确诊后不慌乱,而是立即接受规范治疗
“我爸当时疼得满头是汗,但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医院。”
像这样“拖着看看”的心梗患者,不在少数。
很多人误以为心梗是“突发性事件”,其实,多数心梗在发作前1~2周就有“信号”,比如胸闷、气短、上腹不适,但因为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
真正致命的,不是心梗本身,而是拖延。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2019)》中指出:发病后120分钟内进行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窗口。
而“规范治疗”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自作主张地吃药、捂胸口、喝热水,而是立刻拨打120,由专业人员送医救治。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溶栓、支架植入、搭桥手术等干预方式。不要害怕“动刀子”,今天的心血管介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成功率超过95%。
很多能活过75岁的心梗患者,恰恰是因为当初第一时间接受了规范治疗,才赢得了“续命”的机会。
第二件事:术后坚持吃药,而不是“感觉好了就停”
“我爸的邻居,一个月没吃药,结果心梗复发,走得特别快。”
这句话在心内科病房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很多患者觉得支架一放,血管通了,“算是治好了”,之后就开始擅自停药或减药。尤其是抗凝药、他汀类药物,一停就出问题。
但实际上,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推荐标准,心梗术后至少需要服用:
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
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控制血脂;
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改善心功能;
控制基础病的药物,比如降压药、降糖药等。
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让“硬通的血管”再次堵上。
医生曾做过一个临床随访研究,发现:术后坚持服药1年以上的心梗患者,5年内死亡率降低约45%。
所以,那些能活到75岁甚至更久的心梗患者,大多有一个共识:药不能停,哪怕“感觉挺好”。
第三件事:改变生活方式,不再“拿命换自由”
“我爸抽了40年烟,最后是他自己剪断香烟的。”
这句话,听起来平淡,却是很多人活下来的分水岭。
手术和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活下去的,是你是否改变了生活方式。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熬夜、情绪激动,这些都是心肌梗死背后的“推手”。如果不改,就像把支架放在一条“正在泄洪”的河流上,迟早还会再塌。
医生总结过这样一个规律:
能活过75岁的心梗患者,几乎都有4个习惯:不再吸烟饮酒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饮食,低盐低脂 规律作息、情绪平稳
这些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在心梗这个问题上,它能救命。
以饮食为例,研究发现:每减少每天摄入1克钠(约2克盐),心血管事件风险可下降10%以上。
以运动为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行),能显著改善心肺功能。
这些改变,不能靠医生“喊话”,而是靠患者自己去坚持。
写在最后:
心肌梗死不是绝症,但它绝对是个“警钟”。
确诊后能活过75岁,甚至更久,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你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
- 是否第一时间就医,不给死神留机会;
- 是否坚持吃药,不给血栓留机会;
- 是否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不给复发留机会。
心梗的“后半场”,由你自己决定。
别再“看着挺好”,然后突然倒下;别再“一停药就没事”,然后再也没醒来。
你愿意努力活下去,命运就会给你机会。你若放弃,医生也无能为力。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2019)》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