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生在名门,按理说她可以一辈子风平浪静、锦衣玉食。可你看,她偏偏不愿意安分守己,最后还和比自己大三十岁的男人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这事放在当时,谁不皱眉?谁不背后议论她几句?可她就是李刚——就这么,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别人想不到的样子。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李刚出生在1927年的湖南,家里的门第摆在哪里,老街坊一提就知道——她祖上可是湘军出身,李续宾的后人。小时候吃穿不愁,兄妹几个都格外有点书卷气。可那会儿,天底下乱着呢,谁家也说不准明天会发生什么。她的哥哥李普在报社做事,见惯了人情冷暖、世道变迁。家里人都希望李刚安静读书,将来也嫁个体面人家,过日子。可李刚不这么想,她每天和哥哥在书房里翻新书、聊新报纸,心慢慢就不安分了。

16岁那年,邻居家帮着李家说了一门亲事,说白了就是挑的门当户对,家族觉着稳妥。李刚听了直皱眉,转天自己写了张纸条,塞桌缝里:人生那么长,怎么能随便嫁了?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她就这么跟家里闹了阵,最后一拍桌子:要去延安。说是“要去”,其实就是一股脑地被哥哥的理想感染,也想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进延安不是随便去玩,是真下决心的——火车一路轰隆隆,人是在路上,心绪也翻江倒海。你说她是“叛逆”,其实也是“较劲”——跟自己、跟老家的陈规、甚至跟命运。

在延安那几年,李刚遇上不少像她这样“不安分”的年轻人。风里来,雨里去,谁都有故事。只是她比起那些左一个理想、右一个主义的“小伙子”,多了份冷静,有点聪明劲儿。她投奔的是新世界,可也没扔掉身上带出来的“自律成分”——每天自学外语,记日记,偶尔还偷空写家信。后来到了1948年,李刚考进了政法大学。那是一段有点传奇色彩的青春岁月——不过,真正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她遇上了叶剑英。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叶剑英可不一般。岁数摆在那里,抗日名将,全国都知道。按说,一个五十多岁的“革命家”、前线大将,跟李刚这样刚迈进20岁门槛的姑娘,八杆子打不到一起。可两个人就是这样,在一群激进又迷茫的青年里,突然投了缘。其实也没什么“天雷地火”的桥段,大多数时候就是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偶尔喝功夫茶。你说是“志同道合”,也对;说是“各取所需”,可能也不是冤枉。

外人议论这段感情的时候,难免带点微妙的语气。有说李刚“向上爬”的,也有同情她“青春错付”。可外人毕竟是外人——李刚自己心理明白,她喜欢的就是叶剑英的那股自由气、那份沉稳可靠。两人很快步入婚姻——三十岁的年龄差,对李刚来说,其实没那么重。她在意的是生活中并肩作战的默契,是晚上回家还能说几句知心话。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新婚头几年挺好,两人一起生活,李刚一面上班搞外交,一面管着两个孩子,每天脚步都踩得紧。叶剑英心里敞亮——知道自己的忙碌、知道自己的年纪,也知道李刚是谁。表面上两人和和气气,实则性格上的齿轮总有点磨不合。李刚心里偶尔忍着委屈——不是谁做错了,只是温度不一样。他们之间没爆发什么大吵大闹,没有狗血第三者,就是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也许各自的路,从来都是两条。

离婚那天,亲戚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李刚倒很淡然,提着行李箱,还顺手给叶剑英泡了杯茶。旧爱,是酸的,也是甜的。她走得很坚决,孩子带身边,生活还要继续。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离婚后,她仍是叶剑英的秘书。你别说,外人又要议论:“都散伙了,还当秘书?”可李刚不管这些,她知道自己拿什么立足——干事能力劲儿劲的,文件一个不落,会议从不迟到。她是个能吃苦的人,离婚那几年,活做得比之前还拼。叶剑英偶尔会感慨:“小李干活顶用。”有时候,两个人楼道相遇,不说话,各自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刚最狠的一点,是教育孩子。她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光靠家里不行,得自己成事。”孩子们确实争气,大的叶选廉后来自食其力,弄公司、做企业,小的叶文珊在香港打拼,低调本分。她从没让孩子在父辈光环底下“享受特权”,连家宴都讲规矩,自己夹菜、自己洗碗。

她21岁嫁叶剑英,今96岁身体硬朗,儿子是保利高管,女儿是董事长

岁月拉长,李刚从伶俐少女变成了白发老太。退休后,她没闲着,喜欢散步,偶尔去市场跟小贩讨个价。老邻居劝她:“歇歇吧,您这种家庭本该享福。”她笑了:“能动就动,省得身体生锈。”孩子们再忙,每个月也会倒班来看她,给她捎点蜂蜜、毛衣。她嘴上嫌弃:“不实用”,但心里边,还是柔软的。

李刚这一生,说是波澜起伏倒也不至于;可要论辛酸和坚韧,酸甜苦辣她样样尝过。她曾是“大将军的后代”,也做了风雨中的独自行走者。到头来,荣华富贵她没太在乎,倒是那些夜里做梦还能记得的家人、朋友、同事,把她的日子熬成了暖汤。

有时候我想,也许真正厉害的人生,不在于“轰轰烈烈”或者“默默无闻”,而是在命运给你一道难题的时候,总能想出自己的答案。李刚不大说大道理,她的坚韧和聪明,都留在了细水长流里。至于她心底是否也曾遗憾那些错过的缘分、离开的人,我们旁人哪能猜得准呢?但有一点大概不会错——就算再来一遍,这一切,她还是会自己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