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风口来得快,散的也快。

所有事物都有其兴盛与衰败的周期,从热闹非凡到门可罗雀,

「过时」仿佛就在转瞬之间。

曾经,那些洋溢着乡土气息与新鲜感的「农家乐」,是餐饮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即便是这样风光一时的「农家乐」,也难以逃脱由盛转衰的命运。

近年来,关于「农家乐」大量关门的消息屡见不鲜,

从日进斗金到清灰冷灶,颓势尽显的农家乐,

为何「乐」不起来了?

究竟为何农家乐「凉」了?


01

从潮流,到遗忘


曾几何时,农家乐是人们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

在十年前,农家乐可谓开一家火一家,门口停满车辆,吃饭还得提前预定,现场甚至要等两三个小时。

那时候,农家乐主打的稻花鱼、走地鸡、烤山猪和有机菜等特色,吸引着众多城市居民前往体验乡村生活。

但现在却越来越少的人去选择农家乐这一休闲方式。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也能看出这一现象的变化过程。

从2010年至2020年,全国农家乐企业的注册数量从2.6万家激增到14.6万家。

但截至2024年3月,全国范围内在册的农家乐企业共有201945家,

其中四川省以25996家位居榜首,重庆市则有18808家。

截至同一时间点,已有84199家农家乐企业注销,其中重庆市注销了6880家,四川省注销了8526家。

如今,当人们再提起农家乐时,既没有了往昔的热情与兴趣,也缺乏了消费的冲动,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感慨与批评。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其实,农家乐的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

随着第一批有钱的城里人开始追求乡村生活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了一种潮流。

村民们就地取材,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乐,用自家养的鸡鸭牛羊和种的蔬菜招待食客,这种原生态的模式简单而质朴。

到了2010年前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农家乐迎来了春天。大批城市白领为了感受农村自然氛围,不惜驱车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来到偏远的农家乐一日游。

在大家的热情消费下,农家乐迅速发展。

各种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郊区和乡镇,开店门槛也不高,位置选择在城乡结合处,有特色农家菜,营造出一种为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的岁月静好之感。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86年创立的徐家大院,从最初的13间平房,经过四次迭代,发展成有四层楼、一百多个房间,可接待三百多人住宿的规模。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徐家大院所在的四川省成都农科村,巅峰时期有二百多家农家乐,几乎人均一家。

后来又升级为酒店,2018年村里有四十多家乡村酒店和九家新型乡村酒店,当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收入超过1.2亿元。

还有资本运作型的农家乐,注重体验,设置游玩区、采摘区、休息区等,菜品数量和价格也更贵。

2020年,四川、湖北、重庆是全国农家乐数量最多的三个地方,农家乐看似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城里人享乐、村里人挣钱的双赢局面。


02

农家乐为何成了“昨日黄花”?

那么农家乐为什么衰落了呢?

农家乐衰落的最核心原因在于宰客。

2017年的雪乡宰客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雪乡以雪景、东北美食以及民宿小屋为卖点,因《爸爸去哪儿》节目一夜爆火,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但旺季期间却出现店家临时加价、拒绝退款、物价过高且不明码标价等问题。

一盒泡面60元,一盘炒肉288元。

让游客感到被当成了傻子。

此事后续影响严重,商家被罚,雪乡旅游业遭受暴击,至今人流量仍大不如前。

雪乡并非个例,很多农家乐也死在了宰客上。

价格高昂的菜品与实际食材不匹配,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坑。

以前还能看到老板去田间摘菜,现在很多店家直接去市场买货甚至买半成品,消费者不买单在情理之中。

农家乐衰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同质化严重,体验参差不齐。

很多农家乐本质上是城市饭店的复制品,环境大同小异,菜品大差不差,味道却天差地别。

厨师非专业出身,出品把控不稳定,全看即兴发挥。

农家乐是典型的短命生意,复购率和顾客粘性难以保障,顾客大多图新鲜,吃一两次就不再来。

加上大部分农家乐是周末经济,消费频次差异大,营收不稳定,开个三五年就陷入倒闭魔咒。

农家乐衰败的第三个原因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关。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有消费者曝光长春某农家乐用顾客吃剩的残渣加热后当新菜端给下一桌,店家还称是老汤。

网红农家乐的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德阳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当地某网红农家乐,问题一大堆。

2020年北京还报道过一起农家乐食物中毒事件,两百多名游客就餐,73人食物中毒。

除了食品卫生问题,不少农家乐还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如一氧化碳中毒、房顶倒塌等事件。


03

日渐消失的背后:是需求在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更高品质、更有特色的旅游体验。

眼看大势已去,不少农家乐悄悄改成了乡村民宿,搞周边游以及露营,试图赶上下一个风口。

但农家乐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了过去式。

其实,农家乐存在的目的并不是让人真正过上农村生活,消费者追求的本质是健康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口味。

要想不被淘汰,还活着的农家乐必须进行变革。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倒闭了8万家的「农家乐」其实也在提醒我们,顾客所需要的,不是添点老物件、卖点农家菜那么简单的餐饮模式。

他们需要的是流动的、不断创新迭代的模式和产品、以及真正融入乡村文化和自然体验的休闲餐饮。

以农民自发形成的农家乐在资金投入和创新上也将遇到一定的挑战。

农家乐想要满足年轻人挑剔的观念,还得从年轻人对仪式感、新鲜感、深度体验和情绪价值的需求上做文章。

倒闭超8.4万家,风靡全国的农家乐,为什么没人去了?

首先,要摒弃宰客行为,诚信经营。合理定价,确保菜品价格与食材质量相匹配,

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明码标价,杜绝临时加价和欺诈行为,重建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解决同质化问题,提升体验。在环境打造上,突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打造独特的农家乐风格。

在菜品方面,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培养专业厨师,提高出品质量和稳定性。

增加体验项目,如农事体验、民俗活动等,提高顾客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增强顾客粘性。

再者,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规,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仓库食材要规范堆放,做好标签标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排查其他安全隐患,确保顾客的人身安全。

只有做好体验,诚信经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回头客,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农家乐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经济##农家乐##旅游##社会#

文本来源 @财经不眠姐 的视频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