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11日报道,为换取对中国市场的半导体出口许可,英伟达(NVIDIA)与超威半导体(AMD)已同意美国政府的要求,上缴其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这一做法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罕有耳闻,不仅严重扰乱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也将对美国自身的营商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的15%“抽成”,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关税有几分相似。出口税是指出口国海关在本国货物和物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或出境的个人征收的关税,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国内供应、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等。但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国已很少使用出口关税,而针对“特定企业出口到特定国家”搞“个性化抽成”更是前所未有,这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
自由贸易体系的核心在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美国政府直接插手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的海外销售,从多个层面破坏了这一体系。
从市场公平角度来看,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为了获得对华出口许可,被迫接受这一不公平的“财务安排”,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企业无需承担此类额外费用,这使得美国企业的成本升高,拖累其全球竞争力。此外,美国政府还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仅允许销售“减配版”芯片,刻意打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这些做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阻碍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而言,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分工、紧密协作的体系,涉及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上下游企业。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对产业链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此前对芯片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如今又对出口中国的产品“抽成”,势必扰乱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正常合作,迫使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供应链布局等,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加剧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断裂风险,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不断引用其国内《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全球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制裁,如今又针对特定贸易行为“抽成”。其目的无外乎两点: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增加财政收入。短期看,在美国“对等关税”威胁下,部分国家的确承诺加大对美投资力度,助力美国制造业振兴,而关税和“抽成”也确实给政府带来了可观收入。据《纽约时报》测算,单就对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的对华销售“抽成”,便能为美国政府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从长远来看,此类短视政策将严重侵蚀美国自身制度信誉和营商环境。
首先,它彻底背离了美国长期标榜的“自由市场、竞争中立、法治精神”等核心原则。美国一向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企业的自主决策,强调政府不应对市场过度干预。但近年来,美国政府的行为却与上述原则背道而驰: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名,频频向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将多个外国企业拉进贸易黑名单,甚至还“抽成”本国企业海外销售收入。这让世界各国不禁要问,美国现在信奉的到底是“自由、中立、法治”等规则秩序,还是“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强权逻辑。
其次,它加深了各国企业对美国市场不确定性的忧虑。特朗普政府一直将“在美国生产更多”当作核心政策目标,而吸引企业投资不仅要靠便利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税率,更取决于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此次对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抽成”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其他企业不免担忧:未来向哪个国家出口、出口多少产品,是否都要经过美国政府特别批准?一旦政府提出“抽成”要求,企业是否只能乖乖就范?本土巨头尚且被盘剥至此,外国公司岂不是面临更大的风险?诸如此类的疑问,将使得企业在赴美投资和经营决策上变得更加谨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目标更难实现。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只有将规则和秩序挺在前面,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也为别国提供发展机遇。若只为一己之私,推行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甚至动辄从企业身上“抽成”,终将自毁信誉,丧失国际信任。长此以往,美国不仅难以实现“重振制造业”愿景,更可能在全球贸易舞台上逐渐失去话语权与影响力。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