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益田假日西贝莜面村店内,午餐高峰期仅有3桌客人,与往日排长龙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服务员无奈表示:“客流最惨淡时,一天只有十来桌。”这一切,都源于近期爆发的预制菜争议。

2025年9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消息,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大力推广在餐饮环节明确标示预制菜,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预制菜国标要来了!餐馆还能“浑水摸鱼”吗?

明示制度已在路上 各地试点进行中

其实,预制菜明示制度已在多地试点推行。长寿区市场监管局已在执法监督环节推行餐饮单位"三重明示"制度:要求餐饮单位在店堂醒目位置设置预制菜公示栏、在菜单中标注预制菜品星标符号、在外卖平台详情页增设预制菜说明专区。

无锡市滨湖区市场监管局更是在全省率先推出预制菜使用信息公示举措。区内已有超过300家餐馆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了预制菜使用情况,占区域餐饮单位总量的70%以上。一位在蠡园经济开发区餐馆用餐的张女士表示:"看到商家大大方方公示出来,反而觉得吃起来更放心了"。

消费者:知情权是关键 不是反对预制菜

记者在北京、天津走访10多家餐饮店发现,多数消费者对预制菜并非完全排斥,但强烈要求知情权。一位消费者坦言:"我到饭店来吃饭,就是要吃新鲜的,要是上预制菜,不如自己网上买点"。

另一位消费者表示:"能接受预制菜,但你得明确告诉我这是预制菜,吃也得吃得明明白白"。还有消费者建议:"哪些是预制菜,哪些不是,菜单上应该标注,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预制菜国标要来了!餐馆还能“浑水摸鱼”吗?

企业响应 纷纷调整经营策略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餐饮企业也开始积极应对。被抨击大量使用预制菜的"西贝莜面村"已对菜单进行调整,部分预制争议巨大的菜品已经下架。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儿童套餐则开始采用门店现做。

"绿茶餐厅"撤下了门店外"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招牌,其外卖餐具上的"无预制菜"字样也被涂黑,疑似默认使用预制菜。深圳"海底捞"门店菜单上多款儿童餐产品均添加了"部分预加工"的标注字样。

专家建议:强制公开 建立溯源平台

法律专家建议,应从法律层面上增设"预制菜标识义务",强制要求外包装及菜单标注"预制菜"字样,并详细公示添加剂、过敏原、营养成分及复热要求。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段威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进行常态化抽检,对虚假标注、隐瞒信息的行为实施高额罚款乃至市场禁入。还应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和认证机制,对守信合规的企业给予正向激励。

预制菜国标要来了!餐馆还能“浑水摸鱼”吗?

未来展望: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为预制菜行业提供统一规范标准。

业内专家认为,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其快速发展反映了市场效率需求。通过明确规范和强制明示,既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又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随着国家标准出台和明示制度推广,未来消费者走进餐馆,将能够清晰知道哪些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做菜,真正实现"吃得明白、吃得安心"。#预制菜国标 #消费知情权 #食品安全

#你会吃预制菜吗##是否能接受预制菜##食品##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晒图记录生活##分享我的头条荣誉##9月·每日幸运签##头条创作挑战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