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新能源“烂尾车”越来越多!百万名车主被坑,修车无门还被随意宰
13625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新能源车还能烂尾?在当下新能源汽车风口正盛的时候,这样的话确实让人大为震惊。
但也正是行业兴盛,新能源赛道上出现了疯狂内卷的场面。
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熟知的威马、哪吒等企业纷纷退出,只留下空荡荡的厂房。
这就是新能源赛场的厮杀,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就只能被人干到脚下。
而最可怜的并非是这些车企,而是“幸运”的买到绝版车的车主。
我国的新能源优势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未尝不是一种机遇,但更多的是无法逾越的挑战。
在今年6月份,哪吒正式进入破产审查程序,曾经在网上爆火的哪吒新能源汽车,从此将停止生产。
最倒霉的就是哪吒的那些忠实粉丝们,自己喜出望外刚提的新车,转眼成了绝版。
而车还没到磨合期,什么质保、车损、配件等各种售后全部失效。
这种无奈非单指哪吒车主,而是成了倒闭车企车主的集体画像
比那些没提车更闹心的,就是幸运的提了车,却成了市场的“孤儿”。
车企那些曾诱人的“终身质保”“终身流量”承诺,如今全成了笑话。
车主们还总结了防坑指南,比如某品牌标榜的终身质保,悄悄限定年里程不超3万公里,本质不过是营销话术。
而承诺的免费5G流量一旦中断,不仅车机变砖,连远程开车门都成奢望,车主只能自掏腰包买流量续命。
更棘手的是维修困境,新能源车的智能部件本就娇贵,毫米波雷达、中控屏稍有磕碰就可能要整套更换。
可车企一倒,4S店跟着关门,原厂配件成了稀缺品。
有车主拆开电池查故障,光检测费就收1000元,不修都不行。
更冤的是交了定金的准车主,前一天还在看经销商大促,第二天就人去楼空。
这种“买得起修不起,等得到拿不到”的困境,本质是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车主的噩梦背后,是经销商体系的崩塌。
这两年超1万家4S店退网,绝非偶然。
上游车企为冲销量、拿新能源积分,不断给经销商加码批售指标,逼着他们“高价进车、低价卖车”。
去年全行业超四成经销商亏损,有的头部连锁干脆卷款跑路。
这种“压库-亏损-跑路”的循环,根源是车企的短视——把经销商当冲量工具,却忽视其生存底线。
更讽刺的是渠道模式的矛盾,新势力搞直营看似价格透明,却让经销商从“销售方”变成“服务方”,盈利全靠厂家返佣。
传统车企转型直营,又没能真正减负。
当车企自身难保,首当其冲砍掉的就是售后预算。
爱驰内部人士透露,企业停工后根本没留售后基金,全靠员工凭良心收尾。
经销商和车主,成了行业粗放扩张的双重牺牲品。
新能源车成了中国名片,但“量的狂欢”不能掩盖“质的短板”。
对比之下,广汽三菱、铃木等退市品牌,都有合资方兜底售后。
合创倒闭后,广汽埃安直接接盘十年维保。
这说明不是做不到,而是愿不愿意做。
新势力总在比拼续航、智能,却忘了汽车是要开十年八年的大件,售后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破解困局需要行业清醒,车企得摒弃“重销售轻服务”的思维,建立售后保障基金,像上汽大众那样把佣金与服务质量挂钩。
车企之间的维修垄断也要打破,推动技术资料公开,让第三方修理厂能接得住售后需求。
毕竟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长期的保障。当某天车主不用再为车企倒闭担惊受怕,中国新能源车才算真正走向成熟。
新能源车“烂尾”潮的背后,是车主权益的失守,更是行业粗放扩张的代价。
从“终身承诺”变空文到经销商无奈跑路,皆因“重销量轻服务”的短视思维。
中国新能源车要扛住“世界名片”的分量,不能只拼技术与规模,更需守住售后底线。
唯有车企筑牢保障、政策完善兜底,让用户不再为“车企倒闭”担惊受怕,这条赛道才能真正走向健康与成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