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死难者中有一名北大学生!其余为普通群众”的报道显示了什么
4253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为什么灾难报道里,总有人被特意标上“北大博士”“青年教授”,另一些人却只配叫“普通群众”?
前阵子南京理工那个42岁的北大博士猝死,新闻里翻来覆去说“北大博士”“青年教授”,好像这头衔比他的命还重要。
可青岛那个热死的宿管大爷呢?新闻里连他叫啥都没提,只说他八个月没领工资,高温天连空调都没有。
评论区里好多人说“再普通也是条命”,可这些话转眼就没人看见了。
医院里也一样。要是个985学生出事,记者八成会写“天之骄子没了”。
可同个病房里,吃了坏苦瓜送急诊的农民工,车祸后休克的56岁司机,谁会记得他们?
国外记者能挨家挨户找遇难者家属问情况,咱们有些媒体连查个名字都嫌麻烦。
哪条命分高低啊?菜市场阿姨给儿子买的新书包,宿管大爷没收拾完的晾衣架。
建筑工地上画了一半的图纸——这些故事,不比“北大博士”四个字动人?
记者写“其余是普通群众”的时候,就没想过这些“普通群众”的家人看到会多疼吗?做报道靠的是本事,不是给命运打分的权力。
灾难报道最该有的是人情味儿。去年天津爆炸报道遮遮掩掩,今年青岛中暑的事一笔带过,再加上“普通”俩字,简直往人心里捅刀子。
真要比,不如问问:为啥北大教授猝死能上热搜,宿管大爷热死就只值三百字?
媒体手里的笔,写得出财产多少,更写得出人命轻重。用“北大学生”吸引眼球的时候。
想想其他家属看到“普通群众”四个字有多难受。死面前人人一样,写报道的时候也该这样。
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